《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草案送立院審議 重罰引議

(相片提供/Freepik)

【林婉婷採訪報導】立法會第10屆第7會期第1次會議於2月17日召開,當中行政院於今年1月12日通過的《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草案已排入院會;然這次修法的多項調整、包含加重逾期滯台者罰鍰等,有公民團體認為這樣的修法恐加強社會對外籍移工歧視,也未能根本性解決勞動政策問題。而多次協助移工處理勞動與生活問題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平安基金會所屬勞工關懷中心主任簡長榮,在受訪時說明「失聯移工」成因與處境比社會所想的更複雜,且不單是移工個人因素。

簡長榮直言,事實上移工們很容易就成為「失聯移工」。例如移工向雇主請假,但溝通有誤會、就遭雇主通報為失聯移工;另外也有仲介以通報為手段威嚇、控制移工。有些是因為遭遇衝突或勞動剝削,苦不堪言又求助無門而離開;有些是對法律不夠暸解,聽聞有更優渥待遇的工作就離開原職;另還有意外懷孕、擔心因此失去工作而離開的案例。

勞關中心曾幫助一位在台灣服務6年的資深移工,其仲介為掩蓋疏忽而故意通報為失聯移工,當事人不知情且繼續於雇主家工作。簡長榮指出,中心呼籲移工若有任何疑問與需要,都歡迎求助;例如勞動環境與內容不能適應等,中心都能夠協助與雇主溝通。但很多時候移工因害怕雇主和仲介而選擇直接離開。

本次政院版修法要加重逾期滯台者的罰鍰,從原先新台幣2000元至1萬元,增加到3萬元至15萬元,而收容、藏匿者也可能面對6萬元至30萬元不等罰鍰。重罰真的能有效改善失聯移工問題嗎?簡長榮認為,比起重罰,更重要的是社會怎麼看待他們。

在缺工的現實情況下,雇主為快速補足人力,還是會去聘用失聯移工;又以經濟發展程度來說,在台灣工作確實能讓移工們賺得養家費用,所以他們很可能寧願鋌而走險,面對更高額的罰鍰,選擇繼續逃、繼續躲。因此更重要的是政府如何結合缺工實況,提出更有效的移工轉換機制。

另一方面,針對「引進移工會讓台灣人失業」的說法,簡長榮提醒應考量職業類別的差異。這需要有更多研究與分析,並改善某些行業的薪資結構與勞動條件,才能讓人力市場供需平衡;單處罰個案並不能徹底且根本改善台灣勞動市場問題。

這次修法也為延攬專業與白領人才而放寬相關居留申請規定。但簡長榮點出,留任人才政策應先考量國家需要哪種人才,但台灣仍以薪資為標準,這其實是企業經營模式,若企業認為該人才值得、自然會開出優渥薪資;以薪資為標準的政策反而無法讓國際看出台灣想要發展哪些領域、需要哪些人才。他認為相比於本就更能夠自由轉換雇主的白領,去年4月底施行、開放外籍人士從事中階技術工作的「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才更是台灣需要重視的部分。

勞關中心今年會持續「失聯移工媽媽」和「失聯移工職災」直接服務,另目前的防疫政策,對資深移工出入境還是有限制和管制,對移工和雇主有諸多不便,考量到國際已經開放,中心會持續關注相關政策調整。簡長榮最後也表示,其實多數失聯移工還是默默在不為人知的工作崗位服務,他們仍然是勞動者,且保護外籍移工其實也是保護台灣籍勞動者,因為不良雇主剝削是不分國籍的;只要是勞動議題,就應該共同關心、支持。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