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勝惡 香港公民和平佔中

中國政府背棄普選承諾   港府以催淚彈驅散示威者   引發國際關注

【黃以勒專題報導】「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佔中)公民運動自9月28日正式啟動以來,迄今持續集結於中環、金鐘、旺角等地,爭取2017年香港特首真普選,已經超過兩個禮拜;由於初期集結人數超過5萬人,而警方動員超過7000人並對集會群眾以胡椒噴霧、橡膠子彈與催淚煙攻擊,試圖驅散示威者,受到全球媒體注目。許多香港、台灣藝人也紛紛出聲相挺,希望能守護香港的民主,「佔領中環」也擴大為「佔領香港」,在各地都有群眾派發傳單、集會聲援。

學生組織捍衛民主

事實上爭取真普選的佔中運動已經醞釀一年多,原訂10月1日展開行動,然而包括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與學民思潮等學生團體在中國政府8月31日確立未來香港特首須由中央事先決定候選人,背棄原本承諾由港人自行選舉的承諾後,便於9月展開一連串的「罷課不罷學」抗爭。

9月22日,學界抗爭於香港中文大學舉行啟動儀式,全港25間大專院校1萬3000名師生及市民參加,創下香港有紀錄以來最大規模的罷課抗爭。各區中學均有學生參與罷課,大學則無限期罷課,並於抗爭期間由110位大學教授、學者輪流舉辦「義教講座」。

也是因為學聯與學民思潮於9月27日晚間在添美道的集會吸引逾5萬人參加,才讓佔中行動的發起者香港大學副教授戴耀廷、陳健民及浸信會牧師朱耀明等人,決定提前啟動佔中,此後,示威規模逐漸擴大至中環、銅鑼灣、旺角等地。

公民抗命爭真普選

由於示威群眾在警民衝突後,開始帶著雨傘上街以阻擋警方胡椒噴霧的攻擊,媒體便稱此佔中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有些反對佔中運動的人聲稱,意見的表達需要和平、理性,不影響其他人的正常生活,然而對佔中運動的支持者來說,正是因為其他手段都已失效,才被迫走上街頭,

佔中運動在2013年初便以「公民抗命」為理由,反對中國政府違反《香港基本法》而制訂的2017年香港特首選舉方案,並在一年來舉辦多次遊行表達訴求,和平佔中秘書處更集結了15套民間版特首選舉方案,請憲法專家簡介各方案,並有超過70萬全港市民參與票選,選出最受支持的方案,交予特區政府考慮。

在「雨傘運動」展開後,也有公民講堂、糾察隊等機制,有許多人因此將佔中行動與台灣的太陽花學運作連結,不過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表示,佔中運動早在太陽花學運前就展開,這些學生運動者也有長年的組織、運動經驗,雖然互相激勵、感染多少是有的,但絕對不能化約成「港版太陽花」這麼簡單。

上街實踐基督精神

這場佔中行動,在教會中也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多次發表親政府言論的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牧師吳宗文認為「教徒犯法應逐出教會」,並認為若有牧師公然煽動他人犯法,應先辭去教會職務或被取消會籍。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牧師也曾表示「反佔中是宗教界共識」引發關注後才澄清是個人意見。

朱耀明反駁,舊約要求信徒要「行公義、好憐憫」,耶穌亦主張透過「以愛勝惡」行為更新制度,佔中行動絕對符合聖經。決定開放禮拜堂供受警方催淚彈攻擊而肉體、心靈受傷市民休息、禱告的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袁天佑向全體會友發出牧函,表示教會正處於十字路口,而「政治中立」是謊言,我們所相信的福音,是拯救人脫離罪惡的福音。不單是脫離個人的罪,也要脫離因他人、社會或制度的罪惡對人造成的壓制。所以我們所相信的福音也必涉及社會和政治的事情。

身為9月28日首波被捕的學生領袖,17歲的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峰更明白指出,他參與社會運動的觸發點是基督信仰,沒有信仰絕不會參與社會運動;從小黃之峰就跟著父親探訪弱勢家庭,「告訴我要關心社會上被遺棄的一群,他們一生未聞福音,生活孤獨和困苦,做為基督徒,不可以坐視不理,而只顧及自己生活圈子內的人。」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沒有信仰,不會意識到我們應該尋回個人根本的價值,肯定每個人也是平等,也是上帝所愛,也應該受平等待遇。

佔中如何收場尚在未定之天,然而對基督徒來說,就如同身在現場的古倫神父所寫下的禱詞:「我感覺到香港的希望,也祈求上主讓你們有力量把這新的價值觀繼續傳達出去,成為社會的酵母,願上主保佑香港與香港年輕人的寶貴渴望。」一起用各種方法,實現主禱文中的「願祢的旨意實現在地上,如同實現在天上。」(相片提供╱Sandra)

 

雨傘革命 引爆世代矛盾與價值衝突

【特稿╱吳信如】香港的「雨傘革命」震撼教育,砸醒了沉睡在金融數字的港人,而且是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世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對香港百年來延續的社會與政治價值做出反擊。這些大學生前兩週還拿著手機「轉珠抽卡」,這兩週就已經在街頭轉動社會。表面上來說,爭取政治上的「真普選」是學生運動的核心目標,但是,就我與許多香港不同世代者的深談來看,這更像是一場香港的「社會代溝」。

香港回歸中國(1997年)之後出生的新世代,必須面對的是一個獨裁的「祖國政權」,一步步用「人潮」對香港進行的資源分配威脅,侵蝕著新一代的生存權、教育權、工作權。英國殖民時代,中國對香港而言尚未造成威脅,現在40歲以上的香港人,早就有著穩固的經濟與社會資產,甚至在1997年以前一半以上的港人都有雙重國籍。他們的價值觀仍是經濟與安全至上,畢竟他們是社會的資產階級,這群人也在1997年之後,馬上擺脫英國,靠向中國。那些中國的「掠奪」方式,並無法動搖他們原本擁有的經濟力與社會地位。

但是,1997年之後的年輕人,卻必須面對教育資源減少、社會資源減少、生存空間壓縮、「香港認同」被削弱等壓力。而他們相較於上一代更有民主的思想,脫離殖民之後,他們在一國兩制的夢境中,沉浸在「類民主」承諾上。但是,這個「類民主」又因為本地資本家、統治階級與中國政府的勾結,一步步消失中。這對新世代情何以堪,「沒錢又沒權」,於是,他們必須為自己的未來奮鬥。這次「佔中」與「反佔中」(除了黑道分子之外)的抗爭情結,背後就是這些潛藏在香港社會將近20年的社會與價值衝突。

我聽到上一代講的都是:「經濟穩定就好」「香港不要亂」「民主卻造成香港撕裂,世代撕裂」,而廣場上、大學裡貼的口號都是:「我要公民權」「無懼中央威嚇」「我們要自己的未來」「今天沉默,明天失落」等,許多家庭也成為這些世代衝突的戰場。衝突總是需要被面對與解決,若這次的運動可以成為香港價值觀與世代矛盾的轉型推動力,那就是香港邁向真正「人性社會」的正面力量。許多人在這10天所感受到的社會共同體,才讓他們有真正是「香港人」感覺。

在這當中,香港教會反倒是比較「後知後覺」的一方。有些比較有社會反省力的神職人員,曾陪學生在第一線遭受警方武力相向,但這只是極少數而已。香港大多數的天主教與基督教會的聲明和行動,的確令這批年輕學生失望。有位學生提出:「我在教會長大,從小被教導,若人打我的左臉,連右臉都伸過去由他打。這個特首與中央政府已經打我們的左臉很久了,這次學生手無寸鐵地站出來,就是連右臉也伸出去給政府打,希望藉此喚醒人民的良知。為何教會要我們不可以這樣做呢?教會出聲反對佔中的都是有錢、有車、有房、有股的領導者,很多也早已在國外置產移民,他們為何只顧自己的利益呢?誰來替香港弱勢者發聲呢?」

不可否認地,香港教會把中國廣大的「福音市場」(或稱為「禾場」)當成教會的「事業」而不是「事工」,因此絕對不敢得罪中國。但是,福音要傳的不就是耶穌基督嗎?耶穌基督的精神是這樣嗎?如果耶穌基督當時傳道時也是看「市場」,那他就應該跟羅馬人合作,歸化為羅馬人,進到羅馬社群傳福音,甚至可以結合官方力量來傳符合羅馬統治的「順民福音」,何必選擇十字架這條非暴力抗爭之路?但上帝國的福音卻不依照人的邏輯,這條艱難的公義與和平之路,卻促發了兩千年的基督宗教發展,其影響力遠勝過當時所向無敵的羅馬鐵騎,不是嗎?

面對中國的集權威脅,港台教會應該在耶穌的宣教精神中,再次思考「福音事業」與「福音事工」的不同價值與做法,問問自己:你傳的是哪一種福音?

(作者為南與北文化出版社總編輯)

 

古倫神父談時代巨變中的靈性態度

【特稿/吳信如】就在香港正在進行1997年回歸之後最大的民主與學生運動之際,德國靈修作者古倫神父正好應幾個基督教與天主教機構的邀請,在香港舉行巡迴演講。或許是上帝的特意安排,剛好這次的主題就是「克服衝突心境界」,其實這個主題在兩個月前就訂下了,但卻百分之百符合香港目前的需求。港警丟出87顆催淚彈之際,古倫神父正在進行演講,後來古倫神父甚至到佔中現場觀察與實際關心。許多憂心忡忡的聽眾在各場演講中提出許多有關社會與政治衝突的問題,這顯示出香港基督徒陷入許多兩難之中:靈修與政治,抗爭與和平。因為這些問題也是許多台灣基督徒的疑問,所以我特別將古倫神父的回應歸納整理如下,提供台灣信徒來思考。

Q:面對香港這次的抗爭運動,對於這次衝突有何看法?您覺得可以如何解決?

我對於這次運動印象很深,非常多年輕人,和平有秩序,也很成熟,很人性化,他們的行動表現展現出他們要自己決定香港制度與自己管理香港的決心與能力。我也相信他們可以為這個城市創造出新的價值觀與文化群體,這對於香港來說,是更長遠的影響。

抗爭本身就是表現自己對自由與民主這些普世價值的堅持,如果不對外表達,這些價值可能就會在壓力與逼迫中逐漸被遺忘。但是,抗爭應該特別強調的是我們想堅持的價值,而不只是針對某個個人。如果只是針對個人,那麼,很容易被扭曲,或者運動的精神無法擴散到社會與未來,甚至可能變成只是仇恨的報復。

這樣的衝突如果想被解決,只有靠雙方願意真誠對話,而且雙方堅持非暴力原則。有權力的政府應該認真看待人民對民主自由的渴望,不能只想敷衍或武力鎮壓,從人類歷史來看,沒有任何一種極權可以壓制人們對自由的渴望。而抗爭的一方也要在長期的壓力下還能堅守原本的運動價值,並且不放棄對話希望。

Q:靈修與社會運動或社會變動有何關聯?

有些錯誤的靈修只是把心思繞在自己身上,但是真正的基督宗教靈修是要我們操練如何聽上帝的聲音,如何在時代的變動中,辨識出上帝賦予我們的使命,如何去回應時代的變動以及人們的渴望。這就是耶穌說的,辨明時代的徵兆。並與其他人一起建造符合上帝心意的社會。或許我們會問,到底什麼是上帝的心意?每個人可能都會說自己聽到的是上帝的聲音。但是就靈修操練來說,上帝的旨意就是可以帶給人平安、生命、自由與愛的行動。這是最好的判斷標準。

Q:如果您是香港特首您會怎麼做?如果您是抗爭的領導者,您會怎麼做?

如果我是香港特首,我會先跟抗爭者對話,認真了解他們的訴求,然後我可能就會發現,其實這個衝突來自於雙方的恐懼,人民害怕失去自由,北京政府害怕失去對香港的控制,我如何減輕雙方的恐懼,而不是加強雙方的恐懼。如果一方使用武力的話,恐懼是無法消失的。而且,更重要的前提是,特首最重要的是代表他的人民跟北京對話,而不是搖尾乞憐,這是無法得到雙方尊重的,北京更容易予取予求。

如果我是運動的領導者,我會先強調非暴力抗爭的原則,並鼓勵學生們帶著希望堅持下去,並且不斷強調我們堅持爭取的價值是什麼,除了試著與執政者對話之外,更要在群體中展望如何在運動之外,將這些我們所堅持的價值觀傳遞出去。

Q:教會可以怎麼做?

教會應該以具體行動支持這些學生,因為他們所堅持的價值是跟基督宗教的信仰一樣的,教會也可以提供空間與物資,或者教會可以透過固定的祈禱來支持學生,並藉此可以讓執政者知道,教會並沒有置身事外,以此施壓,讓政府願意對話。總之,教會不應該讓弱者孤單無助。(相片提供╱吳信如)

 

一國兩制破產 權力鬥爭浮上檯面

【林宜瑩專題報導】「看到中國當局在處理香港『佔中』問題過程,明顯看得出中共政權派系傾軋、角力的痕跡。」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指出,自從習近平上任後,在與中國鄰近國家的維權行動上,從沒有退讓過,對內打擊異己的手段也是異常激烈。

賴怡忠分析認為,從過往的歷史來看,習近平對挑戰他政權的人從沒手軟過,可是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在六四天安門事件時,是反對鎮壓的少數開明派,加上習近平本人也深受文革的痛苦,所以對香港「佔中」的處理態度,卻反而沒有太強硬,甚至傳出他退回梁振英、張德江、劉延東等5人小組「可以死500人!」的提議,若這樣的報導屬實,從中確實可以看出中共政權當中的權力鬥爭正要浮上檯面。

因為從中國政府今年6月對「一國兩制」的解釋,到8月底中國全國人民大會常委會決定2017年香港特首候選人,須先經1200人提名委員會過半數產生,這兩大決定都與中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7人當中,分管港澳、同時是中國人大委員長的張德江有密切關係,而張德江又是江澤民派系中的主要代言人,因此有謠傳,張德江想擴大香港的事端,有意要與習近平做對。

另外,在中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7人中,另一名江澤民的愛將劉雲山,他是掌控意識形態的關鍵人物,就在香港抗爭過程的10月1日中國國慶當天,由劉雲山管控的中央電視台與《人民日報》便出現措辭強硬的聲明,說要堅決擁護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並指香港「佔中」是在製造騷亂,還說要堅決排除這些困難。賴怡忠分析指出,張德江的作為讓香港民怨高漲,而劉雲山先是說出「香港警察若力不從心,中共武警可協助平亂」,之後又透過共產黨宣傳機器再火上加油,可是,習近平卻沒有對香港爭取真普選事件公開說話,只是越過張德江,指派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來處理此事,似乎從中可看見中共政權高層權力鬥爭的一些端倪。

汪洋目前也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之一,之前做過廣東省委書記,而張德江也做過同樣職務,似乎習近平有意拉汪洋來與張德江相抗衡,因此,賴怡忠認為,只要香港「佔中」運動能持續、拉長一些時日,就可以讓中國政權權力鬥爭問題慢慢浮現。可是,要是香港這波爭取真普選運動最後無疾而終,還是被強力鎮壓下去,香港恐怕就難逃被一中化的命運。

賴怡忠指出,現今中國介入香港特首普選舉措,已經推翻、違反中共在1997年香港回歸時所做出50年不變的承諾,因為當初的「一國兩制」是整體概念,「一國」、「兩制」沒有先後問題,就他觀察,從中共對待香港佔中的態度,似乎在此基調上沒有任何軟化現象,因此他對香港能否爭取到真普選,個人持悲觀態度,可是港人卻仍然悲壯走上街頭,抱著願意犧牲生命的代價孤注一擲,這當中有許多像黃之鋒出生於香港回歸先後的年輕學子,可見「一國兩制」早已破產,要是中共還是很強硬,香港人民也不退讓,最後結果是否演變成如六四天安門事件般的悲劇,恐怕難以排除其可能性。

 

3分鐘看懂「佔中」

1.什麼是「佔中運動」?

「佔領中環」運動2013年初開始醞釀,由香港大學副教授戴耀廷、陳健民及浸信會牧師朱耀明等人發起,反對中國訂定的201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的候選人提名方案,稱之為「假普選」,並訴求採用民間版本的提名方案。這個行動自2014年9月27日開始擴大,迄今仍然未歇,國外媒體稱為「雨傘革命」,港人自己則以「遮打運動」(Umbrella Movement)稱之。

2.爭什麼「真普選」?

1997年香港交還給中國後,中國與英國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中國承諾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維持「50年不變」,而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同時根據《香港基本法》及中國人大常委會的決議,香港可於2017年進行特首普選。不料今年8月31日中國中央政府決定2017年香港特首普選將由1200位選舉委員會的成員「先選出」3位候選人,再讓人民從中擇一的「假普選」,使得民眾強烈不滿。

3.學生扮演催化劑。

佔中運動原訂在10月1日中國國慶日發起行動,然而更早在9月22日與9月26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香港學聯)與學民思潮分別展開大學生與中學生一連數天的罷課,並主張「罷課不罷學」、在現場舉辦「民主講堂」,並於9月27日晚間發起集會,有5萬市民響應。這也讓原訂10月1日開始的佔中行動提早在9月28日正式啟動。同一天,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學聯秘書長周永康等多名學生領袖遭到逮捕;警察使用胡椒噴霧、催淚彈攻擊香港民眾,不僅是香港史上第一次,也引發人道爭議。(整理/黃以勒)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