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國際、政治、經濟、第三勢力現況 以改造社會宣教精神愛鄉土
【特稿/方嵐亭】百二年前,清人自大無能,甲午戰發、乙未賣台;台人恨不能當家做主。今2015年,又值乙未,馬英九總統從史無前例的689萬高得票數,經過7年執政到如今的人人鄙視;卻仍罔顧民意地強調「雖千萬人吾往矣」,要將台灣推往一個全世界都已小心面對的黑洞──「中國」;非但如此,其所掌握的國家機器,無力、無心ㄝ解決民生問題,又因親近左右之既得利益者與財團貪圖己私,故放任「人吃人」之事滿街橫行。
2014年318學運期間,為保護學生安危遭警毆住院的台聯立委周倪安,從其參政角度在臉書寫下感慨:「國家執政者正在大幅更改教科書內容:遠台親中,遺忘自己才易實行殖民體制;引導人民大買人民幣:掏空台灣民間的資金弄窮人民;放任中資炒房與炒地:使台灣年輕人沒有希望感不想奮鬥;強力推動服貿與貨貿:連結中國至政經活動到難以自拔的地步;弱化台灣國防及海巡:致台灣不足以因應中國攻擊連漁船都難以招架;強力掏空台灣的國產:比如投資亞投行這種未來的壁紙超過600億等;操控台灣各媒體洗腦:愚笨台灣人的國際觀,每天用白痴新聞弄笨台灣人。」她感到痛心地呼籲,要我們這些既非大財團亦非中國黨權貴的普羅大眾,別再繼續睡下去!
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為虎作倀人人痛恨;施政認同度不及一成的馬總統,猶如票房毒藥般的令人避之唯恐不及,成為處處茶餘飯後的笑柄話題,在民主國家早已該自己下台,無奈百年前英籍宣教師梅監務指出台民「好騙難教」之民族劣根性,正遭統治者周而復始的操弄,我們很會事後辱罵,卻很難學會事前可以防範。台灣局勢究竟何去何從,我輩欲使教會成為盼望的記號,深切了解潮流脈動責無旁貸。
有志之士為國家前途擔憂、為人民福祉征戰反被污名為帶來社會動盪,殊不知最大亂源正來自長期把持國家資源的執政黨。《教會公報》期許和讀者用「自己國家自己救、自己鄉土自己愛」的改造社會與愛心服事的宣教精神,認清後馬時期的危機與可能的新願景,了解亞投行、新政黨、原民困境、社會運動等問題。
國際經濟
黑箱決策引譁然 亞投行申請遭拒
【邱國榮專題報導】針對日來紛擾的台灣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案,台灣教授協會(台教會)表達反對立場,主要基於3個考慮:經濟面、政治面與國際面。
台灣以向中國國台辦申請方式加入亞投行,是由總統馬英九主導的國家安全會議拍板定案,引起社會譁然,撻伐此舉未經國會同意,根本是黑箱;此外,民進黨第一時間表態只要對台灣有利,給予正面看待,但不認同向中國國台辦申辦方式,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於3月31日表示,必須得到社會共識,再送國會監督,不能黑箱決策。不過去年318後,多數公民團體強調政府行政與立法必須公開透明,包括國會運作,因此視黨團協商為黑箱。
台灣加入亞投行是否利大於弊?台教會並不認為。在經濟面,台教會指出,政府欲投入22.5億美元至亞投行,然而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指出,亞洲最缺乏資金投入基礎建設的國家正是中國,因此中國主導的亞投行誰將獲最大利益,不言可喻;尤其令人錯亂的是,世界公認貪汙與污染最為嚴重的獨裁國家之一中國,竟宣稱亞投行將秉持精幹、廉潔和綠色理念進行投資建設,無疑是掩耳盜鈴。
在政治面,台灣申請成為亞投行創始會員國未果,卻仍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為幸,甘願成為中國一區的地域成員國。台教會指出,馬政府自損國格,寧以中國內屬地區之姿乞求亞投行開門,以所謂參與就是爭取台灣最大利益,但此事實是毫無存在可能,台灣加入該組織唯一可確定的是,將遭致無窮盡的政治與國格災難。
就國際面來說,若台灣加入後都免不了製造貸款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依賴,進而強化貸款國家可能偏失與非民主,以及剝削性的權力結構;台灣加入亞投行的價值立足點在哪裡?台灣的國際責任究竟是什麼?台灣希望對區域政治與經濟有何正面與積極貢獻?
台教會指出,上述因素都須嚴正思考,但馬英九卻違反政府體制,意圖向習近平乞求加入亞投行,最終遭拒絕。
反對運動
馬政府喪權辱國 學生赴府前聚集
【邱國榮專題報導】3月31日晚間9時半,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民主鬥陣等20多位學生成員赴總統府前抗議,立即遭到總統府維安憲兵及中正一分局圍堵,過程中發生數次推擠衝撞,多位學生被警方以束帶代替手銬方式逮捕,載上警備車被移到寶慶路附近偵訊後飭回。
這起事件起因是國家安全會議在未經國會的審查監督過程,逕行向中國國台辦提出代辦申請加入亞投行,而國安會最高層級是總統,社會輿論怒斥總統馬英九喪失國格,繼M503航線劃定後,馬政府再次的喪權辱國。
衝撞總統府行動在晚間11時半結束,到場聲援學生超過500人,改採靜坐方式抗議。公投盟總召蔡丁貴於學生靜坐時抵達,他向維安憲兵喊話,不要搞不清楚方向,服兵役保衛的不是馬英九,是保衛台灣,不要和違背台灣、施行獨裁的馬英九站一起,「人民才是國家主人,馬英九只是奴才而已,是習近平的奴才」。
民主鬥陣成員吳崢指出,馬政府向中國國台辦申請加入亞投行,「這樣,我們(台灣)還有顏面向國際上的其他組織抗爭嗎?因為我們接受矮化主權,嚴正抗議陸委會向國台辦提出申請加入。」馬政府雖說進入亞投行,會有實質程序評估,但問題是亞投行由中國在背後主導,根本沒有見到任何章程,卻如此草率,而且還是拜託中國,不相信這不會對未來台灣造成不利的影響。
「每次抗議都是這樣開始。」黑色島國青年成員賴品妤說,這次竟是國安會黑箱作業,居然還是以傳真方式遞送中國,以求得加入亞投行的同意,更令人訝異是,傳真的書面還沒有任何代表政府的機關徽章。這次衝撞總統府行動,包括太陽花福音團契在內,有多位基督徒青年學生到場聲援,其中有位長老教會青年站在衝撞的第一線,被軍警抬上警備車、載離現場。
集遊法
行使權利的衝突 自由與秩序孰重
【邱國榮專題報導】4月11日下午,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與公民憲政推動聯盟舉辦「街頭上的憲法在哪裡?411集遊權草根論壇」,這是一場有社運人士、人權運動者及警方共處一堂的論壇。
在大小社運裡皆能看到的台灣大學學生洪崇晏以自身的抗爭經驗為開頭,說明行動現場充滿血肉與溫度,以及行動的5個目的,分別為直接行動、直接溝通、媒體效果、群眾教育與制度改革。他指出,從運動中讓他了解到,行使權利必須負擔一定的成本,但這該由個人抑或國家來承擔?
中正一分局邀請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法學博士張維容擔任與談人。他指出,法律制度是政經變遷下的產物,對當權者而言,法律是一種工具,例如威權體制下產出的《集會遊行法》,偏向秩序這一邊;目前集遊法草案修法進度停滯已久,原因在於4種核心規範的論戰,一是管制模式究竟要採「許可制」或「報備制」?二是報備制該採義務或自願?三是命令解散權是否該取消?四是行政罰鍰的討論,各方立場互異,僅「取消刑罰規定」取得共識。張維容表示,價值中立的法秩序實際上並不存在,不同權利間的行使勢必有所衝突,「我們選擇站在自由這邊多一點,還是秩序那邊多一些?」
現場有警員表示,示威遊行本身就是在體制外的行動,卻用體制內的法制去規範,就會出現扞格;對於有人提出警方可以選擇不作為的論述,實際上對行政機關而言,很難有這樣空白空間的可能。關於「秩序」,現場有發問指出,一個民主法治國家,憲法保障人民集會遊行的自由,本身就是法秩序的一環,而非體制外的手段,集會遊行作為基本權,代表的本來就是容許干擾的秩序。
政黨規範
建良性競爭機制 運作保民主原則
【邱國榮專題報導】為建立政黨公平合理良性化競爭機制,確保政黨組織運作符合民主原則,並且推動政黨財物公開制度,以落實民主憲政發展,台灣教授協會及黨產歸零協會指出,在高度民意要求憲改的當前,除了人權清單擴充、政府體制修正、修憲門檻降低等議題外,政黨的規範必須入憲。
4月1日上午,台教會與黨產歸零協會就政黨入憲提出說明指出,目前政黨法草案,僅內政部層級,此不具有規範政黨的民主防衛機制,要建立民主防衛,必須將政黨納入憲法予以規範,才可以避免獨裁者及獨裁政黨出現。至於政府體制走向內閣制或總統制,台教會與歸零協會指說這不是憲改重點,因為,倘若政黨規範沒有入憲,不論內閣或總統經由民主成程序出爐,結果都會走向獨裁的可能。
台教會會長張信堂表示,憲法增修條文沒有政黨規範,而規範政黨的草案是放在人民團體裡所規定出來的政黨法草案,「我們無法認同,所以政黨規範要列入憲法。」
政黨入憲,國會修憲委員會立法委員李俊俋說這是民主最重要條件,反觀聯合國,有93個國家把對政黨的規範入憲。國會修憲委員會在今年3月26日成立,李俊俋表示,公民要求參與修憲,但現在憲法規定,立院是修憲機關,顯示現行制度是無法反映公民需求。他提出公民可經由連署提出憲法修正案方式,行使擴大參與。
台北大學公行系助理教授陳耀祥則表示,台灣的政治問題出在政黨,重要是出在國民黨,這是客觀歷史呈現,而將政黨規範入憲不僅是轉型正義,也會涉及國家未來發展。「政黨規範入憲,德國經驗是防衛民主觀念,避免政黨假借民主反民主,這是納粹經驗,是靠選舉而來,所以選舉會出現獨裁。」陳耀祥說,政黨規範沒有入憲,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率連結的政府,法律有要求政府公開透明,但政黨沒有,政黨沒有透明,國家不可能透明,「政府弊案,都是出現在黨政關係裡。」
第三勢力
自由台灣黨成立 力挺台獨候選人
【邱國榮專題報導】國民黨在去年1129大選慘敗,之後第三勢力紛紛組黨,開始積極佈局2016的立法委員選舉,一向以台灣獨立為念的蔡丁貴教授也成立「自由台灣黨」(Free Taiwan Party),他以發起人身分在4月17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明確創黨目標「就是要國民黨下台,另外,不分區立委的選票要集中,「大目標主張台獨的我們就敢支持。」
自由台灣黨成立記者會,老中青三代出席,顯示台獨不再僅限於是老一輩的主張。代表年輕世代的台左維新執行長、台灣大學土木系學生周維理出席記者會時首先表示,他的信仰背景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接著指出年輕世代雖然所受教育是扁政府時期開始恢復台灣歷史意識的教育,但還是以黨國思想教育為主,因此去年318期間,許多年輕世代還是認為佔領立法院根本是作亂。
「『維持現狀』是不斷往中國靠攏,馬英九一塊塊拼圖,就是要將台灣拼成一面五星旗,組自由台灣黨就是破壞拼圖。」周維理說,年輕世代保護美麗島責無旁貸,「我們,不是老中青三代,這是開創我們台灣人的時代。」
台大歷史系教授李永熾指出,維持現狀是維持中華民國殖民統治台灣的現狀,也是中華民國憲法配合國民黨殖民統治台灣的現狀,更是一直想和中國主席見面談判,把台灣讓渡給中國接受過去的現狀,因此不論「九二共識」或其他跟中國關係的協議或條文,本質就是維持一個中國的狀況,「一個中國不是問題,就一邊一國來說,一個中國沒有問題,但,只談一個中國問題,沒有一邊一國,這就問題非常大,這是馬英九維持現狀的問題。」
自由台灣黨的戰略目標先是使國民黨下台,其次目標是在國會裡組成3席不分區的黨團,打破黨團協議的黑箱,「因為沒有3席不能參加協商,3席是台灣人活命的目標。」若是順利取得國會協商資格,但也是少數,因此要結合社會,裡應外合。成立自由台灣黨的首要主張,是台灣獨立與照顧弱勢。
黨產公投
爭取第三張選票 基進側翼續改革
【邱國榮專題報導】集結第三勢力旗號底下的公民社會能量,在面對台灣當前崩壞的政治結構之際,除了主動扛起並投身立委選戰、力拚國民黨不過半以外,年輕人組織的新政團「基進側翼」,亦展開公民爭取總統與立委選舉之外的第3張選票,也就是黨產公投。今年3月31日,基進側翼宣布「黨產公投連署運動」起跑。
「去年高雄市議員選舉,基進側翼輸在沒有錢。」基進側翼召集人陳奕齊說,去年大選,對手每位候選人以千萬元為單位,撒錢參選,但問題是,高雄市議員年薪800萬左右,因此不難想見絕對跟黨產有關,「被排除在政治遊戲之外,就是被金錢遊戲排除在外。」陳奕齊說,金錢遊戲的政治,早已經是台灣民主政治基層的毒瘤,如今許多新政黨出現,目的無非要剷除毒瘤,響應「自己國家自己救」。黨產公投,是基進側翼要在2016大選爭取到的公民第3張選票,即使政黨輪替,實踐公投方可繼續未完成的政治改革志業。
代表「島國前進」的中研院法律研究所研究員黃國昌則表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必須履行今年1月的公開承諾,黨產歸零。「用魔戒與毒瘤形容,這就是不當黨產,是未來致命的癌細胞。」黃國昌說,朱立倫拋出兩項改革議題:憲改、黨產,但卻強調憲改要高門檻,目的在移轉其改革憲政與黨產的承諾;此外,立法方式可以完成改革,舉世皆然,但看國會多數席次的國民黨在這次會期的表現依舊毫無改革意願。最後他說:「不管憲改後的制度是如何,政黨公平性必須存在,處理不當黨產必須積極進行。」
甫成立的新政黨「時代力量」,掛名總隊長的林昶佐代表該黨投入2016立委選舉,他指出,回顧1990年修憲,擱置處理國民黨黨產,當時說是把黨產歸零事情交給下代處理,而以不要剝奪下代權利做藉口,而那波修憲所指的下代就是現在,「就是我們這一代,我們現在就是要承擔(黨產歸零),」支持黨產公投連署運動。
原民自治
草率審查成鳥籠 充分溝通要共識
【邱國榮專提報導】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在4月13日早上審查《原住民族自治暫行條例》草案,該草案被列為國會本會期優先法案,但在沒有原住民族的充分共識前強行推動,原住民團體懷疑馬政府是為了2016選舉做為考量,而非推動真實的自治。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反對國會草率審查《原住民族自治暫行條例》(暫行條例),在國會審查該條例草案同時,於群賢樓外召開記者會,強調草案要「充分溝通」,並且拒絕鳥籠自治法。原住民社運團體表示,聯合國人權「兩公約」以及《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皆開宗明義保障原住民族享有自決權,而自治的落實即是實現自決權的根本要素。對此,原民團體長期主張「應分階段召開原住民族各族及聯合自治籌備會議」,逐一尋求各族的意願與共識,據此,取得充分知情同意後,完成立法,方能符合自決與自治的精神。
遺憾的是,原民會草率舉辦寥寥數場分區說明會、以及單向政令宣導課程,不曾真正做到雙向溝通,遑論讓族人充分理解草案內容後,由族人做出同意與否的表態,於是,此自治的推動儼然只是彰顯了「他治」現況。
2010年馬英九政府推動的《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因為族人看見草案內容「沒有土地、沒有權利、以及沒有統籌款」,並且排除《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於是原住民族社群強烈反彈,該草案最終胎死腹中。可是,經過5年後重新送審的暫行條例草案,雖然在組織架構設計上有所進步,但是依然欠缺具體的土地與財政權限,照樣是架空原住民族自治權的「鳥籠自治」。
就「族區政府組成應尊重部落主體性」來說,原運團體不贊同菁英壟斷權力的寡頭自治,而是不論部落大小,主體性都應該受到相同保障。就「部落法人化應以公法人為目標」,原運團體指出,部落是最基本的自治實體,就應該要獨立公權力的「公法人」,而不是社區發展協會相同地位的私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