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150慶典活動回顧

【序曲】擔起忠僕十架

【林家鴻專題報導】歷經清國、日治與國民政府統治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台灣最大的基督教宗派,2014年底為記念長老教會(PCT)邁入150週年,陸續舉辦3場宣教研討會,PCT總幹事林芳仲牧師在2015年2月2日至4日「成為忠僕」研討會上,勉勵上百名地方教會代表,做為一名基督忠僕除了要「敬畏上帝」、自動自發努力工作,也呼籲「團結」的重要。

 林芳仲說,馬偕於1870年代登陸高雄,當時由李庥牧師陪他坐船到淡水,之後徒步至苗栗後龍,約定此後大甲溪以北的宣教事工由馬偕負責、以南由李庥與馬雅各負責,「分工合作、分進合擊」的默契,是長老教會後來能夠南北合一、設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的淵源。

為幫助與會者對於行動方案能有多元思維,會中安排2場工作坊邀請台北市議員徐佳青等長老教會各行業的翹楚,分享如何在學校、社福機構等職場及家庭作基督忠僕。分組討論時,屏東中會青年部代表帶動牧者討論到青年想參與教會決策的議題,但往往對教會小會存有「打壓、宰制」的印象;但長老會體制並非高舉長老權威,而是人人平等,所以有必要召集教會長執與青年們進行溝通與教育,平衡認知差異;教會長老、執事若拒絕青年的事工提案,應清楚說明原委,避免誤會;若教會大人能落實「關懷、尊重、信任」3項原則,相信青年更會熱心委身服事。      

【北部】萬人齊聚慶150北區先發上陣

【林宜瑩專題報導】2015年4月5日復活節當天,有超過1萬5000人齊聚在新北市林口體育館,參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來台宣教150週年北區感恩禮拜。禮拜中特別邀請普世教會協會(WCC)總幹事戴維德(Olav Fykse Tveit)牧師,以「呣免驚」(Do Not Be Afraid)為題證道;整個會場以綠色台灣造型為主祭桌,主講台用湛藍色象徵太平洋,整場禮拜程序以濃郁的原住民風呈現。玉山神學院音樂系老師葉燕妮與一群身穿排灣傳統服裝的族人,帶動全體會眾高唱〈活出盼望〉,現場氣氛沸騰到最高點。

參與完北區感恩禮拜後,戴維德在PCT議長鄭文仁、總幹事林芳仲等人陪同下,拜會前總統李登輝,2015年4月6日也在七星中會中山教會舉行國際記者會。就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一事,戴維德認為台灣絕對有權可以決定要如何參與國際事務,但談及台灣與中國關係時,他表明WCC沒有預設立場,卻再三肯定PCT在WCC當中扮演重要角色,並承諾未來會繼續讓PCT在WCC中有更多參與和貢獻的機會。

由於北區感恩禮拜是150慶典系列活動的第一場,包含戴維德證道時未安排華語翻譯、活動動線規劃未盡周全、遊覽車進出造成紊亂以及外賓接待的行程未完善等等問題,宣教150籌備小組也虛心檢討、改進。

 

【南部】回顧宣教足跡 堅定遍傳福音

【陳逸凡專題報導】2015年6月21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150週年南部五中會聯合感恩禮拜於高雄漢神巨蛋購物廣場舉辦,共有近1萬5000名來自嘉義、台南、高雄、壽山、屏東中會的信徒參加。

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鄭文仁牧師主禮的聯合感恩禮拜,以英國作曲家愛德華(Edward William Elgar)的〈威風凜凜〉進行曲做為進場音樂,經修改並填詞成為〈希望與榮耀的土地〉合唱曲。禮拜以本曲搭配總會、中會、各機構進場,象徵福音由英國傳入台灣,因信仰前輩為福音爭戰,使台灣成為希望與榮耀之地。

南部五中會聯合會主席石連城牧師以「走出歷史,走入時代」為題講道。石連城指出,「宣教師們很難想像150年後有今天的盛況,」但更為重要的是思考聚集的意義。他期勉眾人:「要警醒,不要打盹!」期待當代基督徒學習信仰前輩,勇敢面對社會挑戰,在價值錯亂的現代,留下美好典範。

當天感恩禮拜以「福音來台傳主愛」、「苦難時刻主同在」、「承接使命新時代」三大段啟應文,並與「馬雅各醫生的宣教足跡」影片,共同回顧過往並堅定立志「將福音傳遍台灣」。

國外代表有德國福音教會科隆中會、日本基督教團兵庫教區等,國內則有天主教高雄教區、台灣世界展望會、高雄市長等多位公職民代與會。

 

【東部】三地同步禮拜 慶宣教零時差

【林宜瑩專題報導】2015年6月21日上午,在高雄漢神巨蛋、花蓮德興小巨蛋、台東體育場三地,同步舉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來台宣教150週年感恩禮拜,分別聚集1萬5000人、6000人、5500人,透過分區感恩禮拜的進行,讓台灣各地長老教會信徒一同為上帝的祝福獻上感恩,也再次決志跟隨當年宣教師腳蹤。

花蓮場由東部、太魯閣、阿美、布農中會與玉山神學院一同合辦,由總會總幹事林芳仲以「這裡是上主賜福的國度」為題證道;台東場則由東美、東排、布農、Pinuyumayan、東部中會、台東馬偕、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台東聯禱會等合辦,由總會副議長舒度.大達講道。

同日晚間,民視新聞台《台灣演義》節目,以〈基督長老教會150年宣教史〉為題,播放出長老教會從清領、日治、國民政府到今日的發展,向台灣全國民眾介紹長老教會在這一個半世紀對台灣社會、科學、農業、教育、醫療、民主自由等多面向的貢獻。

在這次高雄、花蓮、台東三地共同舉行的長老教會來台宣教150週年感恩禮拜,無論是禮拜程序、場地布置或其他各樣的安排,都有周全的規劃與執行,籌備這三區的牧長們紛紛表示,大家都以4月5日北部場感恩禮拜的不足為鑑,進行觀摩與擬定相關應變措辦法,才能避免重蹈覆轍,獲得大家稱讚。  

 

【中部】持起福音火把 活出焚而不燬

【陳逸凡專題報導】2015年10月25日下午,三條路線的踩街遊行隊伍先後抵達終點台南市立體育場,上萬人齊聚一堂,迎接「薪火相傳差遣禮拜」的到來。由於現場使用各種不同母語的族群齊聚,來自排灣、魯凱、布農、阿美、泰雅爾、賽德克、鄒族等各族群的教會出席人數多達數千,台中、彰化、嘉義等中會亦踴躍出席,禮拜特地以各族群都能夠聽懂的華語進行,展現各族群的尊重與包容。

差遣禮拜以莊嚴的布農族杵音揭開序幕,並由會眾共同以排灣族語吟唱:新《聖詩》311首〈感謝讚美主耶穌基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副議長舒度‧大達祈禱時宣告,眾人聚集乃是為了接受差遣,所以「不要怕!因為主與我們同在!」啟應文則由南布中會議長伊斯瑪哈撒嗯‧尼安嗯牧師帶領會眾以吟唱方式呈現。當日的主題經文,分別由8位牧長以自己的母語接力讀經,展現族群的多元與包容。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CRC)總幹事克里斯多福‧佛谷森(Christopher Ferguson)牧師證道時,勉勵眾人應學習耶穌不畏強權,與受壓迫的人站在一起,帶來和平與公義的靈。

禮拜尾聲,8個族群的教會議長或總幹事輪流持起象徵福音的火把,代表宣示傳承福音之火,最後台中中會議長林敬順牧師將火把插於十字架前的基座上,象徵焚而不燬之精神。

 

【生態】全台大淨灘

【林宜瑩專題報導】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與各中區會一同發起的「全台大淨灘」活動,於2015年9月20日下午3點,同步於全台灣18縣市、包括澎湖七美、蘭嶼共40處海岸、溪川、生態公園及溼地,估計超過6000人一同參與。台南當時正逢登革熱肆虐,安平的淨灘活動竟超過1300人參加,是這次淨灘最多人參與的場次。

「全台大淨灘」活動事先分成個人、教會兩種報名系統,並以贈送紀念海灘巾、帽子及基督徒企業「牛頭牌」鞋子當贈品鼓勵大家報名,除了透過《台灣教會公報》在活動前多次報導,讓「全台大淨灘」活動逐漸加溫外,總會教社也利用臉書設立「長老教會全台大淨灘志工團」群組,用拍攝影片方式進行教育訓練。包括高雄旗津海灘、花蓮七星潭、台東杉原海水浴場、新竹香山濕地、彰化福寶濕地、宜蘭南澳利澤簡海灘等地,立即把活動照片上傳臉書,以此來保存照片並見證歷史。

台中中會教社部則與環保團體「綠川工坊」合作,招聚包括向日葵女子棒球協會等單位,以及台中大專學生中心牧者與學生約20人,穿著全副青蛙裝涉水清理溪川裡的垃圾;台北場則是選在三芝淺水灣海灘,有超過400人前來參與。

這次以「全台大淨灘」活動來慶祝宣教150,其實格外有意義,透過身體力行的活動,讓更多人知道環保的重要與可貴。

 

【性別】新時代女力量 黃越綏幽默談

【邱國榮專題報導】2015年10月24日台南教會日婦女論壇邀請黃越綏談「在全球女性領導趨勢中的台灣女力」。她強調,從過去「男女平等」、「兩性平權」到今日「性別平等」,皆反映台灣在人權議題軌跡上的進步。

黃越綏表示,培養幽默感非常重要,因為幽默感不僅是新時代女性影響世界的力量、社會領導者必備的條件,更是每個人都需要自我培養的能力。因為人生會遇到許多挫折、難題,但只要擁有幽默感,便可事緩則圓,心境不會因困境而低迷,生活自在,自然活得出自信,所以不論性別,都可以成為社會領導趨勢中的力量。

黃越綏是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中會公義行動教會受洗,她除了在婦女運動、台獨、性別平權作出貢獻外,還關心單親兒童、家暴受虐兒、未婚生子等社會弱勢,並在台南市麻豆區成立庇護所「麻二甲之家」。

現場有聽眾問黃越綏,關於「奉基督的名傳福音到世界」的看法,她快人快語地回應:「順其自然!」因為「我們認為的福音,對許多人來說是雜音。講信主得救,很多人不喜歡,反而我們應該先給他人擁抱與愛,成為他人的力量。」因此,當他人開啟思考為何會得到幫助的時候,就會知道信上主就是力量。她也回應現場聽眾:「傳福音千萬不要令人反感,講說什麼『不信主不得救』之類的話。」

 

【族群】原民聯合禮拜 萬人歡慶基督

【林宜瑩專題報導】2015年10月24、25日第一屆「福氣歸台灣.台南教會日」慶典中,最令人興奮的場景,就是25日在長榮中學舉辦「原住民聯合感恩禮拜」。禮拜參與者包含泰雅爾、西美、賽德克、南布、魯凱、排灣及西拉雅族的代表,超過1萬2000人參與這場盛會。

感恩禮拜的開始,每一族群將各種食物一一扛進會場中央的祭壇上,各族群也輪流歌唱、表演傳統舞蹈;原本西美中會準備竹筒製成的響砲,預備要在典禮鳴放,但因安全考量而作罷;現場有用竹子搭起高臺,完整呈現傳統原住民文化,更以歡慶豐年祭方式,慶祝長老教會來台宣教150年的日子。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林芳仲也以「台灣啊!你多麼幸福!你是上主拯救的國家」為題證道,他慷慨激昂的表達身為長老教會信徒,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情與愛;感恩禮拜的最後,超過3000人手牽手圍成好幾個圓圈,在長榮中學操場中央跳起大會舞,象徵未來的宣教之路盡都圓滿。

這場原住民聯合感恩禮拜,可以聽到各族群用母語獻唱詩歌、舞蹈,周遭也結合「台南教會日」活動,會場中更設有原住民傳統美食攤位,滿足與會者味蕾,大會也安排戲劇、布偶戲、球類比賽等等,當日下午也有許多人一起投入遊行踩街,並前往台南體育場參加「薪火相傳差遣禮拜」。

 

【歷史】釘根本土展覽 追尋宣教足跡

【陳怡萱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150週年慶典包含多場展覽,2015年10月24、25日台南教會日當天分別在台灣文學館、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神學院、長榮中學、台灣歷史博物館,帶信徒與民眾見證150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釘根台灣的足跡。

在台灣文學館展示且可體驗使用的復刻版「第一台印刷機」,使民眾認識台灣第一份報紙;在台灣教會公報社的「巴克禮博士紀念展」呈現蘇格蘭宣教師巴克禮創立南神、公報社,與120年前引導日本軍隊和平進入府城的歷史。

南神禮拜堂走廊展出宣教師帶給台灣的各項「第一」,包括第一家西醫院新樓醫院、第一間報社台灣教會公報社、第一間中學長榮中學等,並介紹馬雅各、馬偕等多位宣教師及初代信徒;長榮中學則開放校史館暨教會史料館,參觀者可藉照片和文物遙想巴克禮牧師、謝緯醫生的奉獻,體會長老教會釘根本土的百年用心。

長老教會也與台史博合作推出「舊邦維新:19世紀台灣社會特展」,藉由影像、地圖、手稿等,重現當時台灣人面對新舊文化衝擊的處境;多項文物如台灣第一台印刷機、第一座手拉升降梯及宣教師馬偕的手杖等也展示於內。

除此,新樓醫院日去年底成立「馬雅各醫學紀念館」;台東醫院馬偕醫院也打造復刻戎克船及宣教紀念牆,記念第一位到東台灣宣教的李庥牧師。

 

【文創】150紀念商品 MIT精緻實用

【陳怡萱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150年紀念產品委託台灣教會公報社開發及販售,全部堅持「台灣製造」,每樣紀念品的外包裝都能再使用不浪費,從裡到外皆回應「釘根本土的信仰」。

PCT150紀念T-shirt由為國際品牌代工的廠商製作,布料吸濕排汗,十分適合運動、勞動時穿;正面圖樣是這次宣教150主視覺圖,兩個頭像各為台灣南北長老教會最早的宣教師馬雅各醫生及馬偕博士,環繞文字則分別以白話字與英文寫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焚而不燬鑰匙圈」為鋅合金鍍古鎳色的燃燒荊棘立體浮雕,特別與Mercedes-Benz汽車代工製造紀念鑰匙圈的台灣廠商製作,希望讓所有人能夠驕傲的使用它。

「意象純棉長毛巾」採用有機棉製作,邀請意象書法家陳世憲揮毫寫「改革中」「我不再是我的我」兩種版本,前者與長老教會「改革宗」諧音、後者顯示老我經歷過基督恩典後的變化與重生。毛巾的外包裝,以接力棒為概念設計,可當存錢筒亦象徵長老教會信仰與精神會持續傳遞下去。

廣受女性喜愛的「焚而不燬圖騰絲巾」,裡頭圖騰展現釘根台灣的意念,以及針對男士推出「深藍海洋領帶」,象徵長老教會連結海洋子民扎根台灣島,「與祢交杯」對杯組則尋訪鶯歌在地廠商燒製,適合邊泡茶邊談信仰。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