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你「正名」了嗎?

(相片提供/Pixabay)

◉Vuruvur Ruljadjeng

「名字」是一種身分價值,是一種對自我意識的表彰,同樣也代表著所認同的角色所賦予的責任與限制。在此意義上,「名字」除了是在身分的表彰之外也帶著能力。路加福音9章20節,耶穌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是上帝所立的基督。」

彼得所回答的耶穌是誰,並非陳明「耶穌」的名字之意義,而是更深回應當時身分意義上的角色,同時也指明耶穌基督帶有神子的能力與權柄。在馬可福音5章1~20節中提到「群」這一個名字時,亦表現出他的身分意義外也帶著能力,只不過,這一個能力並非使人得自由與平安,而是,使人懼怕且退縮至墓園旁用鐵鏈綁著,「群」所帶來的影響是與人分離、被囚禁的結果。

1月30日至2月1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舉辦「2023年原住民基督徒青年身分認同與正名論壇」,主題為「以我名呼召——原住民青年的信仰與認同」,除了邀多位講師分享,也有原住民分享自己正名經驗的環節。在此論壇中,期待透過「正名」的行動來提升原住民基督徒青年在自我身分意義上的認識與接納。從正向意義上來看,提升自我身分價值的認識是一件美善之事,不單可以幫助自己有更強的身分意識,也有助於建構族群關係的群體連結。

但在相同功能與關係上的提升前提之下,「正名」是否是主要或是唯一途徑?筆者認為,當名字的意義只出現在某個單一意義上的時候,將會容易失去名字所被賦予的角色認定以及能力與限制。也就是說,「認同」並非只有「改名換姓」上的文字性轉化,而是要去認識名字的設定與賦予,認同在接受者與賦予者之間的關係與相關非語言性的意義,包括情感的聯繫、家庭關係的背景、長輩的期待與接受者的限制。於此,「正名」才不至於單純的在文字型態的轉變,而是更深的看見深刻的圖像,不論這個名字是「族名」或「漢名」。

「正名」,不單只是更換名字的文字,反倒是更用心去認識自己名字的由來。正確地看待自己被賦予的身分,將能力極大化。 (作者為台灣神學院神學博士班研究生、Sa^tipay ‘Amis(西美)中會樹光教會教育牧師)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