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輔導專講 從耶穌比喻探討靈性成長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當今社會,面對工作壓力、家庭問題、關係糾紛等困難,可能會對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引發焦慮、抑鬱等心理疾病。因此,心靈輔導成為現代社會中一項重要工作。在此背景下,環球聖經公會、七星中會教育部、台北全福會聯合舉辦「心靈輔導專題講座」,於3月11日在七星中會和平教會登場,邀請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基督教研究所所長張雅惠博士主講「耶穌的象徵語言與靈性關懷」。

張雅惠從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價值出發,介紹耶穌的象徵語言對於靈性關懷的重要性。她指出,耶穌使用的豐富比喻,例如明喻、隱喻、借喻、轉喻等,不僅能夠幫助人們更深刻地理解上帝國,同時也能啟迪人們對於生命和人性的認識,進而達到靈性上的提升和成長。

又例如耶穌最常見的反覆用語「實實在在」,在約翰福音中共出現25次;在誇張手法中,登山寶訓勸勉信徒被人打右臉時,連左臉也轉過去由他打,其實是強調「不欲與惡人作對」,而耶穌提到自己困境時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卻沒有枕頭的地方」也屬於誇張用法;對比象徵手法,出現在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井邊談道,以雅各井的水與他所賜的水對照,說明有限生命與永恆生命的差別;矛盾象徵手法,例如門徒爭論誰為大時,耶穌說:「你們中間最小的便為大」。

她表示,一般詮釋學家探索耶穌象徵性語言,主要聚焦在多重與多樣的救贖觀念,說明象徵語言直接、可見的宣告救恩。象徵性語言直接或間接地揭示耶穌到底是誰,他以上帝的能力和權柄作為救贖。

(攝影/邱國榮)

接著,張雅惠分享她多年的心靈輔導經驗,透過幾個真實案例的講解,讓在場聽眾更能體會耶穌的象徵語言對於心靈輔導的實際應用價值。她指出,在輔導過程中,針對個體的不同情況和需求,運用適當的象徵語言,能夠更有效地幫助他們釐清自己的問題、找到解決的方法,進而重拾信心和看見自己是上帝兒女身分,發揮恩賜,繼續追尋人生目標,以及回應神國的呼召。她現場鼓勵弟兄姊妹們投入靈性關懷的助人工作,但需要專業背景,因此投考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可以學習掌握到這方面的專業領域。

此次心靈輔導專題講座不僅豐富了在場聽眾的心靈體驗,同時也彰顯了不同教會和機構間的合作和交流。環球聖經公會事工代表劉弘義牧師表示,總共約有130多人報名,來自不同宗派的成員超過30間教會,不同宗派的牧師有20位出席,「今天能夠許多人共聚一堂來受造就,這不是偶然的,而是禱告來的。」並且介紹環球聖經公會出版的新譯本聖經。這場活動,詠全禮儀有限公有提供贊助,該公司董事長、前長老教會總會議長陳宇全牧師,親臨現場向大家致意。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