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每年10月份第1個禮拜天,是長老教會所訂「松年主日」(亦稱敬老主日)。設立此一主日,旨在人口老化、道德淪喪、倫理盡失的現代社會中,喚起人們遵行聖經教導,尊敬長者,關懷老者。當然,之所以會選擇10月第1個禮拜天,為的就是要配合農曆9月9日台灣民俗的重陽節(敬老節)。

「年長以倍,則父事之」一詞,取自《禮記》〈對長者的禮〉文中的第一句,指出敬老尊賢的重要。事實上,除了儒家思想有〈對長者的禮〉,聖經中有著更多的教導。因著聖經的教導,猶太人從中發展出許多相關格言。聖經與格言一再要人遵行「敬老尊賢」,相對的,身為長者,也要對於自己「老」的存在價值當有所肯定,才能展現長者之風範。

無可否認的,人都不喜歡老,因著身體的老化,常會出現台灣俗諺所說的「頭毛嘴鬚白。」「食老,倒勼(kiu)。」「手尾冷,耳孔(勿會)利。」「囡仔放尿漩過溪,老人放尿滴著鞋。」「老猴沒粉頭。」導致許多生活上的不便,而自覺「老」是一種活受罪。其實不然,「老」在上帝的眼中,稱得上是一種福份。箴言16章31節告訴我們:「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箴言20章29節b亦如此明示:「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足見「老」不但是一種上帝賜福的記號,也是一種智慧與尊榮的象徵。

有人說:「青年人懷著夢想是『活在未來』;中年人事業有成是『活在當下』;老年人年華已去是『活在過去』。」三者因生長年代不同,常會出現不協調與衝突的情況。然無論如何,「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敬老尊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便是自古以來,台灣人的傳統觀念與美德。年老者千萬不要將自己看成是「老廢仔」;年輕人也不要用「老廢仔」作為對自己父母親或長輩的形容詞。更不要因為長輩年紀大,言行舉止稍微「凸槌」,就說他們是「老番顛」「吃老,有夠無效」。

猶太人格言說道:「不尊重老人的年輕人,必無幸福的晚年」「老年人知道自己不再返老還童,但年輕人卻忘記自己會老。」聖經亦清楚的告訴我們「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利未記19章32節)「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hellip&hellip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hellip&hellip。」(提摩太前書5章1節a、2節a)在聖經的勸誡下,人豈可忽略「視老如親」與「年長以倍,則父事之」的重要!

&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