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福音如同傳染病

◎呂宗學(台南中會後甲教會執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傳福音是基督徒重要使命,但是很多基督徒傳福音卻沒有什麼效果。以佈道事工聞名的美國伊利諾州柳溪教會,將佈道訓練課程取名為「成為有感染力的基督徒」,有趣地將傳福音類比為傳染病。

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基督徒好比一個帶著超級病毒的帶原者,與他接觸過的人都會受他感染,然後再一個接一個地將生命力感染別人。保羅傳福音也充滿感染力,難怪會被猶太祭司說這人如同瘟疫一般(使徒行傳24章5節)。

傳染病流行病學家常使用「三角模型」來解釋,為什麼同一傳染病在不同時空下的傳染程度不同,本文嘗試使用三角模型來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傳福音沒有感染力,有些人傳福音很有感染力。

三角模型的第一個要素是「病原毒性」,好比人的體型有胖瘦高矮,個性有剛烈衝動,也有人是柔順內斂。病原族群也相當多元,有些病原毒性強,有些病原毒性弱,所以感染力不同。傳福音的信息內容好比病原的毒性,有些內容非常感動人,有些內容讓人覺得八股無趣,要能發揮作用,慎選內容是很重要的。

三角模型的第二要素是「宿主感受性」,相同毒性病原傳染給20歲健壯大學生可能不會感染,但傳染給80歲癌症患者可能會造成致命感染,因為兩人的感受性與抵抗力不同。福音信息講給目前事業家庭成功順利的人,可能接受度較低。反之,若是傳給事業失敗家庭挫敗者,接受度可能比較高。

三角模型的第三要素是「攜帶病原的媒介」,流感要靠呼吸道分泌物當做病毒媒介,登革熱要靠白線斑蚊當做病毒媒介。同樣地,強有力的福音信息與迫切需要福音的人之間,也要有媒介才能發生影響力。有人習慣看傳統報章雜誌文字,有人只看電視,有人習慣上網瀏覽,有人喜歡實際與人互動,所以傳福音的媒介通路也該多元化。

三角模型的第四要素是「孳生環境」,要有積水容器才有辦法讓白線斑蚊孳生,要有密閉壅擠長期接觸空間才會讓呼吸道飛沫可以傳染,要有交換針頭的不良社會文化環境,才可能造成愛滋病與C型肝炎傳染。在經濟不景氣、人際疏離無法信任的環境,其實是傳福音最佳環境,大家應該多多把握。

當然三角模型不能解釋所有傳染病爆發流行,因為人類所知有限,無法完全了解傳染病流行的奧祕。類似地,傳福音是否有感染力,主要還是上帝旨意與聖靈動工,人們不可能完全明瞭。但是,我們還是應該要用心思考傳福音的策略,三角模型應該可以提供一些策略發展參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