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義無法畢其功於一役

◎王昭文(《新使者》雜誌執行總編輯)

2012總統大選,候選人都大談公平正義。蔡英文直接把「公平正義」印在競選旗幟上,「十年政綱」的核心概念就是「面向世界、公平正義」,多次的政見辯論場合都強調這個核心價值;馬英九的「黃金十年」施政藍圖,也有「公義社會」,並且以不分區立委提名來營造關心弱勢的形象;宋楚瑜則在政見會上大談「公平、正義與安全」。如果只看各家的政見說詞,會覺得每個人都很關心人民所受的委屈,並確信自己當選後可以改變目前的不公不義。

「公平、正義」,多麼美麗的名詞,特別是近年台灣,經濟衰退、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年輕人就業困難、企業出走、勞工放無薪假、農漁民經常血本無歸&hellip&hellip,種種問題,是不是能夠透過新政府的成立而獲得解決?的確是人民最關心的事。

但是,「公平、正義」在選舉操作下,卻往往偏離經濟社會民生議題,變成針對候選人的道德質疑、人格詆毀。同樣的名詞,由不同的人說出來,聽者的感受完全不同。事實上,不同陣營的支持者,對「什麼是正義」、「怎樣才公平」,也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看法。

去年有一本很受歡迎的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者是一位哈佛的哲學教授桑德爾,此書是他在大學教「正義」的課堂紀錄,拋出幾個道德難題,引領學生進入道德推論的歷程,並沒有提供簡單答案,而是讓人在推的每個轉角都窺見更多更複雜的問題,可以思考更多可能性。

判斷何為正義,會因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心,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需要認識這點,因為理解、接納不同立場者的存在,才能形成真正的民主社會。不過,千萬別讓這樣的思辨流為頭腦體操。正義如何落實在生活實況中,才是每天必須面對的。每個環節的正義,都可能面臨困難的抉擇,必須有很多的反省,才能朝向良善、公義、自由的正確方向,而不致陷於自義與仇恨。

治國者必須實現人民心目中對正義的渴望,才能獲得統治的正當性,因此選舉時候選人高舉「公平正義」口號。可是,人民並不能只寄望總統、立委來幫我們實現正義。民主政治表面上票票等值,但是既得利益者和有錢人集團比較容易控制國會、操縱媒體、左右政策。這種情況,不會因為換了執政黨就改變。

環境資源的公平使用、土地正義、少數族群、基層民眾的權益&hellip&hellip,不可能只靠統治者的美意來保障。 公平正義從來就無法「畢其功於一役」,上帝國的實現,必須靠每位熱愛正義之士繼續在每個場域努力。一步一腳印,這次或許印得不夠深,只要有楊逵所寫的「愚公移山」精神,一代、兩代繼續努力,不放棄,總是會有效果的。

&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