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足、立足、跨足

扁政府時代,在前文化總會副秘書長陳秀惠總策劃下,足以代表台灣女權運動奮鬥的故事,配合20個地標設計,在國人面前一一展現開來。「北淡水、南長榮」兩所台灣最早女學,亦名列台灣女性文化地標之中,受人記念。如同巴黎市長於2005年國際婦女節,宣布一座橫跨塞納河的橋,以女性主義啟蒙者「西蒙波娃」之名命名;韓國在1998年設立全球首座慰安婦博物館。

全台第一個女性文化地標淡水女學堂,於2006年3月8日由陳水扁總統正式揭幕;同年11月9日,長榮女中也成為南台灣首座女性地標。無論是1884年全台首創的女子學堂,改變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還是1887年結合女學與放足,堪稱台灣戒纏足先行者的長榮女中,皆因教育使婦女得以自覺。一經「展足」,女性脫離生理的剝削與心理的箝制,心靈自然解放;可以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更遠,脫離父權邏輯下的禮教,自由奔放開來。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加拿大與蘇格蘭宣教師的努力下,有幸參與台灣女性接軌世界的行列。早年宣教師的先知灼見,力抗整體社會的「輕婦、賤女」,實在令人敬佩。而我長老教會的婦女事工從1922年11月27日安義理姑娘(Miss Lily Adair)發起組織北部女宣道會,至今屆滿90載。但不可諱言的是,從1983年婦女事工委員會成立,各項協助婦女立足社會的事工與運動才漸趨明顯與組織化。

1980年後,教會婦女事工更具動力,將觸角延伸到社會關懷,例如彩虹婦女事工中心、台北婦女展業中心、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等;性別公義委員會的成立,更提高婦女參與決策比例。如今,女性「立足」教會與社會,得以撐起半邊天,無庸置疑。

然而,不同的社會環境下,婦女也有著不同的困境與挑戰。失業率高升、競爭力強、薪資萎縮等,養兒育女形成極大壓力及負擔。當尚未創造一個父親願意育兒的文化、女性工作會隨著結婚、育子受限制的情形下,造成台灣屢創全球生育率新低,各國外籍姊妹們大力貢獻台灣「人力」的景況。舉目無親、離鄉背井的她們充滿堅強與毅力,但絕大多數是新的弱勢住民。

今日女性沒有「展足」問題,也普遍「立足」社會,卻是需要「跨足」拉弱勢女性一把。讓我們學學耶穌基督當弱勢婦女的朋友,一旦她們的生命改變,她們改變社會的力量,可是更大的呢!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