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當努力變得無意義──習得無助感、躺平與內捲

(相片提供/Pixabay)

◉天風

想像有一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他叫作小華。小華努力工作、早出晚歸,即使週末也不忘自我提升。他希望透過努力得到認可,爭取升遷和加薪的機會。然而,即使他付出了這麼多時間與精神,他發現自己依然無法擺脫起初的低薪水平,工作壓力和生活成本卻不斷上升。

攤開主計處統計的資料,小華發現他離台灣平均年薪中位數50萬6000元非常遙遠。時間久了,他開始覺得無論他多努力,都無法改變他的社會地位。於是小華決定「躺平」──放棄努力,因為他覺得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只好追求「小確幸」。

其實「躺平」以及「覺得努力沒有用」,與心理學上的「習得無助感」非常類似。習得無助感是由於個體在過去的經歷中,努力未能帶來預期的成功,而逐漸產生的無力感。這種心理現象可能會導致個體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產生懷疑,從而減弱他們的動力和積極性。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年輕人選擇「躺平」呢?這與我們所處的內捲化(involutionize)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內捲是指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付出更多的努力,但這並未帶來相應的收益,反而導致整個社會的焦慮和壓力增加。此外,他們的努力也被其他同樣努力競爭者所抵消,就好像以前六年義務教育,只要讀到國中就勝過多數他人,但現在讀到大學也只是跟大部分的人相同。

每個世代都有其獨特的困難和挑戰。在過去,長輩們也曾經歷過種種的艱辛,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成功的道路。但社會演變,部分過去經驗與方法可能不再適用,不能將年輕人困境簡單地歸咎於吃不了苦、不努力。應該試著理解現代年輕人所面臨的困難,並尋求共同成長的方式。長輩仍可提供寶貴經驗與智慧作參考,但不是直接套用到年輕人的生活中。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社會中,我們需要跨越世代的隔閡,攜手合作,共同面對困難。我們才有機會理解彼此,共同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