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  按 ≡

321日是國際森林日,然而對這個綠色島嶼上大多數人來說,山林在台灣土地上的面積占比雖大,卻是充滿未知與陌生之地。除了具有經濟價值的林木,森林其實具有更深層的文化意涵,不僅是先人的獵場,更是世代繁衍傳承的祖居之地。在高價的木料之外,關於人、森林、動物與文化,都值得更多的認識與理解。

總編輯|陳逸凡


從原住民與基督教看狩獵了解帶來和解的內涵

【邱國榮專題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幹事Omi Wilang(歐蜜・偉浪)牧師接受訪問,分享對原住民狩獵文化的看法。他說,原住民文化與大自然密不可分,這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從這種依存中產生了相互的依賴。從原住民角度看,狩獵不僅維持生計,更是精神層次體驗。原住民狩獵文化源於土地、山林和溪流,具有深厚歷史底蘊。

Omi Wilang提到Talum Suqluman(王光祿)事件,就如聖經中以撒一樣喜愛兒子以掃狩獵的野味,Tama Talum的母親也對山林中的野味有著深厚的情感,因為這是她生命成長的歷史長廊裡的生活慣習。從這種認知角度出發,Tama Talum是為了孝順母親,而外出狩獵並將捕獵到的動物烹煮給母親食用。

儘管現代可以購買快餐和方便食品,但Omi Wilang指出,狩獵文化在信仰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透過狩獵活動,人們可以維繫與大地的關係。對於如何利用資源,每個原住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和禁忌,並且設定了非常嚴謹的生態保護規範,以確保自然資源不會遭到破壞,從而實現永續發展。這種觀念在聖經中也有,例如嗎哪與鵪鶉在當下夠了就不要貪心,否則會發臭。他指出,目前台灣的山林裡的溪水河川不少是發臭的,若從傳統文化和禁忌來反省,因為不肖的原住民去跟山產店合作,破壞原住民族的禁忌與文化尺度。

Omi Wilang出席聲援記者會。(攝影/林宜瑩)

Omi Wilang並未提及具體的山產店合作事件,而是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看待原住民狩獵文化,強調保護生態和維護人與大地的關係至關重要。他指出,當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和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保護生態環境變得更加迫切。他認為我們需要在現代生活中尊重原住民傳統文化,並在基督教信仰的基礎上保護生態環境平衡,實現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存。

Omi Wilang表示,基督教信仰中的生態觀念要求基督徒成為好管家,而傳統祖靈文化的管理,使人類在上帝的園地裡達到生態平衡,原住民狩獵文化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這些文化中都包含了屬靈的教導,比如保持飛鳥、魚、蝦和四腳動物的永續,並要有管家和祝福的雙重意義。

此外,基督教信仰也強調分享,就像原住民族在狩獵時所強調的一樣。Omi Wilang指出,獵得的動物肉要被燒烤,泰雅爾族語境中的燒烤意謂著無條件的感恩和獻祭。耶穌為人們捨身是最大的獻祭,泰雅爾族將燒烤獵肉提供給所有人享用,具有深遠的屬靈意義——獵物不是個人獨享的,而是眾人共有的。

Omi Wilang說明,在原住民族文化中,捕獵的人要和所見到的人分享獵物,這象徵「帶來和解」。族人通過獵物達成和解,需要有牲祭。一刀見血象徵著分裂,就像耶穌升天時,聖殿的布幕被撕裂,人與罪惡分開。因此,族人需要有生命的祭品,讓祭品流血。而耶穌基督的寶血是最大的獻祭,使人類的罪惡得以消滅,不再纏擾人。因此,在原住民族狩獵文化中,分享食物不僅是為了果腹,更是在無形中培養人格生命的特質。這是族人文化中尊嚴、自豪和成為真正的人的體現,而他是泰雅爾族,即是真正的泰雅爾族的體現。


山豬・飛鼠・撒可努(修訂版)

作者|亞榮隆・撒可努  

出版社|耶魯

「這隻飛鼠,不只國中畢業,可能已經考上大學了,不然怎麼會這麼聰明。」「爸!飛鼠真的有大學嗎?」「有哇!他們都是夜間部的。飛鼠是夜行動物,他們常聚在一起研究生存的法則,而逃生和躲過獵人的追捕是必修的學分,與獵人鬥智則是更上一層的課程。」

生於台東太麻里香蘭部落的排灣族作家亞榮隆‧撒可努,用精采生動的對話,描繪父親在山林裡學習到的獵人哲學:「把動物當成人看待,把自己也想成是動物,你就會了解他們的習性,聽得懂他們說的話。」

撒可努認為,他的家族是獵人的家族,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守著獵人的火,山林則是延續獵人生命的源頭,唯有了解動物的生息,才能掌握自然的生存法則。撒可努的祖父,曾不斷要求他用紙筆寫下父祖輩傳承的智慧話語,這些催促也成為他動筆寫下故事的原動力。

「祖父是我自然學校的校長,而老師則是我的父親。在那裡我得到族人世代教授的智慧,也看到排灣族人用生命在自然世界裡累積的經驗。」(整理/編輯室)


走風的人

作者|亞榮隆・撒可努  

出版社|耶魯

《山豬、飛鼠、撒可努》的續作《走風的人》,描寫獵人在山林間經過的地方,風也跟進追流,亞榮隆‧撒可努的父親就是一個走風的人,凡用雙腳走過踩遍,沒有一個地方被隱藏。

對於這些在都市叢林中長大人們感到陌生的山林故事,很多人一直追問:「是真的嗎?」然而撒可努聽到時的第一反應,則是疑惑:「怎麼會有人問我『是真的嗎?』」因為這些確實就是他的生活、他的故事,每一個人生命中都有太多不知道要怎麼去形容、去告訴別人,而且是在生活中正發生的故事。

撒可努回憶,過去常聽到長輩述說獵人在部落裡所受到的尊敬與榮耀。每一次獵人捕獲獵物時,幾乎全村都會到齊,一同分享獵肉,部落裡的獵人輪流供應獵物,沒有代價與利益的計較。

在寫作時,撒可努是一名森林警察,對於一個剛提筆撰寫文章的人來說,他認為自己很幸運,這些幸運來自於自我原本的生命。過去他也曾為失去自我而茫然,快要被切斷的臍帶,在回想部落的那一刻重新被連上,讓他再一次聽懂自然和土地的語言。(整理/編輯室)

 

|延伸閱讀|

自然與文化交融 獵場共生之道(下)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