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說時尚

◎李怡道(專業家庭煮夫,暫居英格蘭)

最近看到有人在推「耶穌時尚運動」,想就「時尚」說說我的看法。

幾年前,因為朋友紹介,曾在一本頗崇時尚的雜誌連續寫了1年多的生活雜記。此前我對時尚幾無所知,主因是消費不起,關心也沒路用,但透過每月寄來的雜誌加上一些生活觀察,倒也讓我對時尚慢慢產生了一些我自己的認識與態度。

為說得清楚一點,姑且讓我先跟大家介紹一個英文單字「chav」。

這個立基於「刻板印象」的字眼在2002年首次「正式」見報,我2004年剛到英國時,正在擴大流行。這個字眼主要是負面地指涉「某一種人(多半是青少年)」,其外觀的特徵是穿著成套名牌運動衣物、大量閃亮的首飾以及一頂Burberry鴨舌帽。其行為特徵是教育程度不高、用語「粗魯低俗」,甚至有反社會行為。

起初那幾年,媒體大大方方chav長chav短地玩笑、指控,chav衣、chav帽、chav腔,甚至還有旅行社推出「chav free」旅行團(保證同團不會有chav)。但不幾時,雜音就開始出來了。主要的質疑者認為,雖然使用者辯稱這是針對個人「低俗品味」或是「不良行為」,但是當被標誌為Chav的人大多數是工人階級出身的青少年時,這個字眼就變成一種「社會性質的種族歧視(social racism)」,有人討論、有人著述,使用者漸趨收斂,去年(2011)這個字眼已經被《衛報》(The Guardian)稱為「為展現社會優位而行使的階級虐待」。

在這個過程裡,有一部分與時尚還蠻有關係。首先是有好事者跑去詢問Burberry:貴名品今日淪為chav愛用,請問有何因應?時尚大牌的回應令我印象深刻,大意是:雖然這會對國內(英國)市場有些許影響,但對公司整體影響不大,畢竟現在消費的主力是亞洲消費者。另外,隨著話題展開,開始有人把歧視當商機,想要將「chav」註冊為某一條衣飾生產線的「商標」,最終似是沒有成功。

這幾年來,我幾度想要翻譯這個字眼,苦於無法想出讓自己滿意的音義對應,但要跟台灣人介紹其實也不難,因為台灣有「台客」。這個歧視用語從眷村子弟開始使用,為表現自身優越,用這個字眼來指「低俗品味」以及「國語不標準」的台灣土包子。台客的威力與Chav相當,當某一名品被台客愛上,那個品牌也會「台掉」,倒是商機一現,便有人以「台客」為商品名稱、為演唱會號召、註冊商標。

他們雖說時尚是永恆的追求,但這個永恆卻總是非常短暫,時一變,尚就變,一季半季,小心不小心,你都得過季。他們雖說時尚是品味的象徵風格的表現,推銷之,吹捧之,但是當名品著落在「錯誤」的人身上,不只這些人不會因此而有了品味與風格,有時連人家「品牌」「形象」都會有危機。

以此觀之,時尚不只無法充實裡子,還未必能打理面子,說到底竟是「歧視他人品味低」的買賣一筆。他賺他的,笑你過季,還嫌你搭配不上。道不同不相為謀,我於是與這個雜誌好聚好散,結束那個格格不入的專欄。

我原以為信仰是一輩子脫不掉的破衣,風雨陰晴各種場合連吃飯睡覺大小便都得一式一色,現在可好,連耶穌都變成個時尚了,真不知耶穌過季之後,下一檔會是哪一個新產品?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