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建中生之死

◎高有智(媒體工作者)

報載一個建中生疑因女友懷孕受責備,一時想不開跳樓自殺,這則新聞引起社會譁然,之所以受到如此矚目,主要因為「名校效應」。然而,出身名校不代表人生順遂,課業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輕鬆應付考試,卻不知道如何解決人生困境,也得不到支持,等到出事了,「名校」成為不可承受之重,反而忽略背後真正的問題。

在文憑主義掛帥下,會讀書的學生往往被視為「好學生」。這樣的「好學生」並非不會犯錯,並非懂得解決人生的難題或危機。一般高中生面對人生困頓時候的徬徨無助,也是建中學生會共同面臨的。社會對「好學生」的過度「放心」,反映不切實際的「期待」,他們未必懂得如何接受殘酷的人生挑戰,並沒有過人之處,到頭來,只能希冀人生一帆風順。然而青春就是一場冒險之旅,一腳踏入了地雷區,稍一不慎炸開了,總有輿論批評高等教育的學生,怎還會幹出傷天害理,或者是傷害自己的事情?這樣的歸咎太不合理。

自殺並非是懦弱的行為,我們也不該一味指責自殺的人迴避問題,因為死亡也需要勇氣,學生選擇了於事無補的解決方法,這樣行為是魯莽不聰明,但絕非不負責任。茫然懵懂的青少年,不知道怎樣承擔該有的責任,不知道如何面對人生的困境,進而妥適解決問題。如果有足夠的支持力量,自殺絕對不會是首選,也不該成為選項。

我最近寫了一本書《極速13Km:剎不住的狂想人生》,書中的主角唐峰正(小唐)從小就是小兒麻痺的重症患者,25歲留下遺書,隻身從嘉義鄉下北上闖蕩江湖。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他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甚至進入台北市政府當職員,憑著一股改革社會的熱情,毅然決然辭去工作,投入市議員選舉,在意氣風發之際,也嘗到生平最大的挫敗。沉潛之後,小唐從公益起點出發,自己帳戶存款不到5萬元,卻能募到500萬,成立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推廣「通用設計」就此成為一輩子最大的目標。

小唐的困境是具體可見,從小比別人都敏感自己的困境,幾乎每天都得努力去扭轉困境。他以「狂想」突破人生困境,懷抱鬥志迎向人生。一般人反而是溫水煮青蛙,忽略自己的問題,例如驕傲、貪婪、自大與自我設限等,反而陷入無形的困境,更大的困境。

困境是檢視自己的最好時刻,不僅學生不懂如何面對困境,連許多社會人士常常也會逃避困境,一旦遇到挫折,就會一蹶不振。我們的教育必須讓每個人學習在困境中檢視自己,勇於面對人生的挑戰。不管是不是資優學生,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困境,可能也都需要旁人伸出援手。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