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挪威 ──呈現平等權的身心障礙者住宅

◎唐峰正(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士林靈糧堂會友)

日前有機會到挪威訪問「身心障礙者住宅」,受訪對象Peter是一位腦性麻痺患者,由於受到腦性麻痺的影響,語言的發展和肌肉神經的控制有障礙,因此在語言上的表達並不是很流利。但Peter有神且明亮的雙眼,傳達出他是一位有自信的青年。

這棟公寓除地下室有4層樓,Peter住在2樓。門口有斜坡可供輪椅進入,1樓電梯相當寬敞,可以容納2部輪椅及5個人進入。Peter的媽媽Peggy並不與Peter住在一起,我相當驚訝。在台灣,腦性麻痺患者的照護通常是家人一生的負擔;但在挪威,患者卻可以獨立居住。Peggy很放心Peter自己住,偶爾才會來看看。

在挪威,身心障礙者住宅並非少數,這樣的公寓由挪威政府與建商合作,政府提出需求,由建商設計與管理,建好之後,建商將房子租給身心障礙者收租並進行管理。公寓裡有位高大的帥哥管理員,他說:「1樓設計給長期臥床的居住者,Peter這種可以拄著柺杖行動者,安排在2樓,再上面則提供給能自由行動的身心障礙者居住。」這是考慮到逃生的問題,管理員同時也肩負照護者的功能。

在室內空間方面,Peter擁有約20幾坪活動空間,共有1衛、1房、1廳,雖房子是租的,但房客可以根據需求進行修繕。在台灣,量身訂做的租屋似乎不太容易。更重要的是,這些裝潢費用都是挪威政府買單。

挪威政府不僅僅在裝潢上買單,還根據不同住宅租金高低提供不同補助,原則上是租金越高、補助越多。Peter所居住的公寓屋齡較新,租金約8000克朗,每個月政府補助生活津貼約1萬4000克朗,扣掉租金約剩6000克朗,因為房租較高,政府會再增加補助1000克朗左右,合計約有7000克朗,約合新台幣4萬2000元。雖然挪威生活費相當高,一瓶礦泉水約新台幣180元,但這樣的補助對於Peter而言,已經足以支付開銷。

不過,Peter不僅是依靠補助金過日子,挪威政府鼓勵人民工作,就算是身心障礙者也一樣。Peter很驕傲的告訴我們,他也有工作。工作可以帶給人自信,而且可以與人群接觸,避免宅在家裡影響人格心理發展。他每週有3天在民間公司上班,工作內容是包裝產品,所需技能不複雜。事實上,這種模式台灣也有,就是勞委會安排的「庇護工場」。只是在挪威,因為有高額的補助金,加上工作的薪資,身心障礙者較不會因為收入問題而困擾,容易建立獨立生活的信心。

Peter也喜歡足球,他雖拄著柺杖,偶爾也會和其他室友踢足球。對他而言,身心障礙住宅不僅是一個居住的地方而已,也是他進入社會的窗口。在這裡,Peter證明了他可以獨立生活、可以自由交友,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他不是家裡的負擔,他是一位自由人。在離開前,Peter告訴我們,他現在努力的目標是存一筆錢,交一位女朋友,結婚!我欣賞這樣有自信的Peter。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