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週靈修默想】在衝突中思想和平|4月6日

受難週靈修默想

◉陳致均(壽山中會高松教會牧師)

 4月6日(週四)洗足暨聖餐日 
約翰福音13章1~17節,31b~35節

愛到最後

當耶穌知道事情的終局,並沒有選擇逃跑,反而一直到受難之前,仍然認真地完成使命。耶穌甚願門徒能藉由祂的言行舉止,來明白真理的實質。這一次,耶穌又使用出人意表的方式來教導門徒。先是以僕人的裝扮逐一為門徒洗腳,之後更向門徒表明,此舉的目的是要立下榜樣,期待他們自此依樣而行。

耶穌的用意,不啻是要表明彼此相愛即群體生活中首要的信仰實踐,使人得著上帝的愛、生命改變、歸向上帝,也正是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的目的,是出於愛,也終於愛。就如孫寶玲在《寓道——約翰福音品讀》中寫道:「耶穌為門徒洗腳所象徵的愛,是讓被愛者與自己同等,從今以後是朋友,不再是僕人。愛是提升被愛者的生命,讓對方活得更像一個人。」

1943年,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戰線擴大,日本警官廣枝音右衛門,率領包含500名台灣青年組成之海軍巡查隊,前往馬尼拉服役。當戰情危急,他接獲上級「玉碎」命令,要全員攜炸彈衝往敵軍戰車,乃至全軍覆沒。然而廣枝音選擇抗命,暗中與美軍談判,並指示全員向美軍投降,最後自己開槍自殺,讓所有台灣青年得以安全返家。

對廣枝音而言,台灣來的戰士並非二等公民,也非紙上的傷亡數字,更非可以隨意揚棄的戰爭棋子──他能為他們而死,證明他視這些屬下為自己的弟兄,如同耶穌為門徒洗腳,為眾人而死,並稱你我為朋友。

 祈禱  為因政治衝突,被迫離家成為難民的族群,得以在異鄉受到好的安置與對待祈禱。

 默想  在生活周遭有哪些弱勢者,是我和教會可以服事的對象?

 行動  服務自己最親近的人,讓他/她感受到被愛。

下一篇:

【受難週靈修默想】在衝突中思想和平|4月7日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