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教會復活了嗎?(下)3-1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同祂一樣歷經苦難與波折。基督榮耀復活了,歷經三年疫情的教會復活了嗎?

 東部中會北埔教會 

善用網路社群,造就關懷直達信徒

採訪◉李佑生

「北埔教會並沒有直播。」胡志彊牧師論及教會疫情的因應對策,說明直播要投入的設備所費不貲,且難免會被比較,這是會友僅50名的教會在資源上難以相提並論的。再者,若會友習慣直播,難保降低回實體聚會的意願,反倒不利。因此,即使在疫情嚴峻之際,教會也沒有直播的規劃。他並引據宗教改革者加爾文的觀點,強調禮拜重要的是信息、對上帝話語的宣講,而不是直播這類技術性問題。

(相片提供/北埔教會)

線上之聲

但疫情嚴峻之際,聚會受防疫措施限制,如何維繫聚會運作?這要回溯至胡志彊長年來的錄音習慣,因此疫情緊張時,他延續主日證道錄音,禮拜後傳至教會LINE群組,並由兄姊轉傳,成為另類的疫情期禮拜講道分享。他在北埔牧會服事30餘載,有不少錄音紀錄存留,如今他將多年的錄音逐次上傳至網路平台SoundOn,作為牧會教導信息的傳遞。如今已有以台語短講為主的「台語開槓吃便當」、擔任馬偕紀念醫院董事長任內所錄製晨更性質的「永恆的讚美──每日晨更靈糧」,還有「北埔教會主日證道」、建造信徒的「北埔教會成人主日學」等。

胡志彊表示,這四個各具獨特性的頻道,均非自己預先的籌謀,卻是逐一成形。今時亦略見規模,受訪當天恰好上傳了第1001則錄音節目。他指出,相關錄音僅使用一般手機耳麥,因這類設備取得容易、使用門檻不高,若有合適、扎實的信息,即能成就厚積薄發、細水長流的事工。年逾六旬的他表示,若退休後,此事工仍能持續,而不會受太多的限制。

胡志彊認為,這些錄音服事具有國度觀的性質,即在空間上可擴及華人圈,在時間上可延續至更長遠的未來。他舉兩個事例:一是牧師唐崇榮於半世紀前的神學講座,至今仍透過錄音帶與網路發聲;二是退休牧師盧俊義重視聖經的態度與相關著作,使服事範圍更廣闊。這兩位牧師的事奉態度與前瞻性,也使胡志彊留心學習,「錄音保存數位資料是種途徑、方法;但是講道內容的純正、深度與宣講熱忱,才是真正講道者的核心價值。」

(相片提供/北埔教會)

教會建造

胡志彊表示,雖心懷國度視野,但仍不能忽略身為北埔教會牧師按時分糧的職責,每篇信息均需認真準備,以供應會友靈糧。即使他擔任馬偕醫院董事長公職期間,仍堅守傳道人身為靈糧供應者的職責。他認為,這項錄音事工不應該是會友對牧師的要求,而是牧師自發性的投入。

對疫情造成不能實體聚會以進行關顧,講道錄音也無法獲得回饋等問題,胡志彊表示,北埔教會的兄姊自主性相對較高。早在1998年建堂以先,他即有感需建立同工,1996年開始培養講道者,當他外出為建堂募款,講台仍可維繫。迄今每年9至11月仍有講道操練,安排長執同工自選經文、擬定題目,方便者可先提供講稿給胡志彊確認,短講15分鐘左右後,由他銜接後面30至40分鐘的信息分享。

對胡志彊而言,這是具挑戰性的安排,因為要銜接講者的主題,而非隨自己的領受預備講章。但這對信徒建造是明確的,使其不是單純的聽道者,自己也要有預備,對聖經查考、信仰議題反思、生命歷程觀察,均有裨益,亦符合宗教改革「信徒皆祭司」精神。今時約有十位長執與兄姊可承擔講道服事。他認為,從基礎扎根,固然難讓人數快速增加,卻能扎實培育門徒。他並不擔心會友超越自己,因為會友若真實從基督得恩典,反而會更謙卑體認牧師預備講道之不易,也更敬畏上帝的真理教導。信徒的信仰能從學習成長,而漸漸邁向成熟。

(相片提供/北埔教會)

疫後之見

誠然,疫情的全面性影響,教會無法置身事外。胡志彊認為,有些議題也值得一提。

首先,傳道人應注重神學內涵,而不能抱持「這樣就夠了」的將就心態。他難掩憂心,認為這樣對兄姊的裝備並不足,因基督徒面對信仰戰場的需求,屬靈的裝備與建造不可或缺。他感嘆今日有些牧者講道過度簡化、八股,無法觸動人心;有些信息則太顧慮聽眾反應而妥協,如此信徒很難被聖靈與真道感動。其次,傳道人的信息會隨直播、錄音等途徑而永存網路世界中。在便利之際,也成了被普世眾人檢驗的窗口和比較的話題。因此,牧者應更嚴謹看待所傳遞的真道,而不應將重心只放在技術性的追求。他也鼓勵一些所接觸的傳道人,錄下自己的講道內容,一方面存留自己的講道信息,也能反覆聆聽並請資深牧長指教,成為自省、精進的依據。

總之,胡志彊認為疫情對北埔教會的影響較低,但一些關係基督教會、福音、信仰本質的議題,在疫情的衝擊之下,傳講信息者的態度和充足預備,比聲光效果、宣傳包裝……更應嚴肅面對。

延伸閱讀:【特別企畫】教會復活了嗎?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