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就要退伍的國軍下士洪仲丘被關禁閉、操練數天後死亡,軍隊告知家屬他是因為中暑而死,但是家屬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說法,提出強烈質疑。原本這類事件即使有再大的冤屈,新聞熱度也很少超過兩個禮拜,最後通常不了了之。但是洪仲丘事件一個月來卻是越滾越大,一位部長為此下台,25萬人上街頭,行政院長出面承諾改善軍中人權、清查軍中冤案、找出洪案真相、承平時期軍人審判回歸司法體制、修改軍事審判法等(不過這些承諾有跳票之虞)。
由網路「鄉民」為主發起的「1985行動聯盟」,透過網路社群的傳播,喚起社會大眾的正義感,集結強大的公民力量。7月20日穿著白色T恤的3萬人上街頭,大多數是年輕人;8月3日,人數變成了25萬,塞滿了總統府附近的街道。拒絕政治人物上台、強調民間自發的行動,井然有序的場面震撼人心。無法到場者,也在網路上、在自己的生活領域中,以各式各樣的方式來響應。
為什麼一個軍中死亡事件,會讓這麼多人站出來?有人說:「都是馬英九逼出來的。」的確,近日馬政府實在太不得人心,支持率不斷創新低。經濟景氣未見提升,失業率無法降低,強要通過鳥籠式核四公投,未和業者詳細討論就和中國簽訂服貿協議、對台灣的小型服務業者造成極大的生存威脅,還有各地頻傳的不當徵收、剝削小民圖利財團的「建設」……實在罄竹難書。以往的順民,開始對政府不滿,有人是親身受害,有人同情那些不公義制度和粗暴執法下的受害者,因為不知道何時自己也會受害。
單一而大眾有共同感受的議題訴求、平和的行動,是這次可以召喚出這麼多人的原因之一。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當過兵,對軍中濫權管教現象都有過體會,每個即將當兵者和他的家人也對此非常有感覺。另外,洪家人堅持不懈地要求真相與懲兇,也有很大的影響。他們不管有多大壓力,態度始終溫和而堅定,贏得許多尊敬與同情。
台灣的民主政治已發展一段時間,公民社會對自由、人權等普世基本價值不陌生,社會人心有一定的根底。這次和近年的許多社會行動,可以看出台灣民主文化的深根。
不過,人民的憤怒易起也易散,從單純的義憤要化為有效的行動,並沒有那麼簡單。在人民集結表達憤怒的時候,政府可能暫時讓步,說一些漂亮話,但輔以行政拖延、輿論操弄,讓公民力量瓦解或轉向。面對胡作非為的政府,若希望從結構上改變,恐怕公民社會還需要更多的努力,需要有持續性、堅持不懈的公民團體,一波波推動更多的公民抗議行動。
(參與者:曾昌發、羅光喜、楊順從、林文哲、王貞文、楊弘達、蔡政道、王昭文、謝克岳、黃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