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ul台南報導】成功大學原住民資源中心「文學之原」系列講座,邀請不同領域的原住民文字工作者分享他們如何藉文字講述不同的議題,讓讀者有更多看待世界的方式。4月13日作家Apyang Imiq(程廷)談他的著作《我長在打開的樹洞》,從自身返鄉工作、與部落對話到帶出不同的觀光視野。
Apyang Imiq首先介紹他居住的地方支亞干部落。「支亞干」源自太魯閣語「Ciyakang」,有深邃的河谷之意。另有名稱「Rangal Qhuni」,意謂「打開的樹洞」,源於部落裡支亞干溪上游幽閉曲折,綿延至溪口,接近部落所在,河道頓時開闊,彷彿深邃的洞穴被打開,陽光照進來。所以他的書叫《我長在打開的樹洞》,即是以自身的觀察及體驗與部落對話。
Apyang Imiq表示,過去回到部落時,很想從事與部落相關的工作,卻發現他對支亞干的認識很少。他就從一系列田野調查、訪談開始,從家族的分布了解部落從不同區域遷徙而來,從歷史古蹟了解玉器時期及日治時代留下的痕跡,更從古地名認識故鄉。
當部落長輩對於觀光的想像還停留在創造新的景點,Apyang Imiq覺得部落本身就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地方,因而發展屬於支亞干部落的觀光模式。他表示,藉由訪談後用文字記錄的過程,除使用族語與漢字呈現部落的生活模式,自己也更加認識及認同族群的身分,利用編織、生命史、農耕生活、狩獵、工寮、遷徙等主題建構不同的觀點。
近年來,Apyang Imiq與一些出身支亞干部落的青年成員組成「阿改玩生活」旅遊公司,多元呈現這些年在部落的經驗,並化為文字敘述,讓部落看見改變。從日常實踐到旅遊服務,讓遊客趣味中看見文化,理解更多生活的智慧及太魯閣族價值觀,當中做了許多嘗試,才慢慢抓到營業的模式。透過這樣的模式,部落的不同世代有對話、合作的機會,青年能夠認同自我與認識文化土地。Apyang Imiq表示,期盼眾人能夠了解自己的出身、地區文化,迴游後發出更多元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