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信仰之旅,長青陪伴的歲月

(相片提供/pch.vector - freepik)

◉潘軒豪(埔里愛蘭巴宰族、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

高中畢業後,我北上求學,對於教會以外的團契並不了解。幸運的是,在上帝的引領下,我參與了梅竹與政大兩個長青團契(簡稱長青)。在輔導員、學長姊和契友們的陪伴下,團契生活讓我的信仰與生命更緊密地連結。長青經驗讓我對自小在教會所聽到的內容有了更深的體會,特別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強調的「釘根本土」與「愛我們的鄰舍」。

我的第一次長青經驗,始於搬入學校宿舍後參加新竹中會公園教會的禮拜。當時我對長青一無所知,卻因父親填寫了我的資料,有幸加入梅竹團契。對於離家的遊子來說,長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安定力量,也是我後來週日會想去做禮拜的關鍵。因為在學校附近,我找到了一群經歷相似的同儕及學長姊們,就像在當地找到了家人一般。這份感受與溫暖緩解了我大一時的不安,使我逐漸不再抗拒教會生活。

第二次長青經驗則與我的堂哥有關。當時他在教會擔任幹事,把我介紹給未來的同班同學,她當時正好是政大長青的會長。這個團契陪伴了我直至研究所畢業。感激當時的輔導員們,從佩儀姊、宙瑋哥、思豪哥,到博賢哥,他們都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與我們相處。輔導員與學生的互動與關懷非常緊密且真誠。他們並非僅在聚會時才關心我們,而是只要我們在信仰和生活上有需要,他們都會全心全意地運用專業知識和信仰來引導我們。這種緊密的連結並未因離開長青團契而終止,而是持續至今。

串連這些美好經歷的關鍵,在於各地的大專工作者。若缺少了這些累積,便不會有如今的討論和文章。我深信這樣的群體與人才培育,是值得教會更多地投入關心與努力的部分,而不應因社會趨勢和少子化而打折扣。長老教會青年對教會的理解需要穩固強化,各地大專團契在這方面無疑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我非常喜歡在台北大專學生中心時常聽到的一句話:「我們聚,是為了散。」近期的討論喚起了我們對過去求學生活的回憶,也讓我們再次連結彼此,共同見證大專工作者對成長中的長老教會青年的關鍵重要性。我們期盼在能力所及的範疇內,繼續祈禱並付諸實際行動,為我們的未來投入關懷與努力。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