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挪亞方舟》電影在台灣上映,評價兩極;影片末段演出了挪亞醉酒的場景,根據創世記9章20~27節,迦南因為父親含看見挪亞赤身裸體而受到詛咒,要做閃、雅弗的奴隸。創世記第10章記載,含、迦南的後裔就是非洲人,在西方勢力版圖擴張時,人口販子在非洲從事人口販運,這時的宣教師就是以此作為信仰立場,表明上帝允許黑人應作為白人奴隸,成為白人財產。
而在新約,保羅也多次提到僕人要順從主人,討主人喜悅;彼得前書2章18節甚至要奴僕不只順服善良溫和的主人,連乖僻的也要順服。這些經文長久以來被用來解釋奴隸制度合乎聖經,電影《自由之心》,拍攝了19世紀時,白人農場主人在主日時以聖經要求黑奴守分,而黑奴作為財產,生命與肉體則可任由主人處置。19世紀中葉,奴隸貿易已經受到公眾的譴責,許多基督徒卻仍然援引聖經,為販奴行為辯解,主張人們應該依照聖經生活,而不是跟隨社會潮流,致力保留奴隸制度。
當基督徒強調以聖經作為信仰準則時,無可避免必須面對這個難堪的過往。所幸我們還能從電影《奇異恩典》中,看見有另一群基督徒為了廢除黑奴而努力。基督徒議員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領導英國的廢奴運動,1788年首度提出廢奴法案,之後20年間他年年提案,甚至被扣上「禁止販奴等於革命」的帽子,但他不為所動,1807年終於成功通過廢除奴隸販賣法案。
基督徒總是在實況中尋求上帝的旨意,陳明主在這個時代要求我們的行動。但是有時候我們或許會誤解主的意思,因此在堅定之餘,必須以謙卑的心面對人的有限。今年是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年,長老教會總會曾於1987年發表〈尊重原住民人權的告白與呼籲〉,提到:「由於漢人自中國大量移入台灣,使原住民生活遭受騷擾,並引致文化、傳統觀念的衝突,他們甚且遭受偏見、歧視,更有不擇手段的剝削和欺壓……我們的教會亦忽略了做先知應盡糾正之責,為此,我們深感遺憾。」而今年總會年會上,也希望能進一步提升各族群區會的參與,成為長老教會共融的重要一部分。
欣見原住民在長老教會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我們也需要再一次思考,還有哪些族群是被教會排除,以信仰、文化、風俗習慣等理由而拒絕?在街友、外配、殘障、同志……等各種族群中,要如何見證上帝的愛充滿在其中?想想200年前的歐美,基督信仰是成為黑奴的枷鎖,還是恢復擁有上主形像的尊嚴與身分的保障?在每個時代,我們都需要從神而來的啟示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