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瑪拉拉得諾貝爾和平獎

我們要再一次訴說這位勇敢少女的故事。她在不久前得到201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是史上最年輕的得主。上個禮拜,她又獲得「世界兒童獎」。

出生於巴基斯坦的瑪拉拉(Malala Yousafzai)年僅17歲,卻擁有全球高知名度和聲望,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絕大多數的人並不感到意外。她自11歲開始,就透過書寫部落格,向全世界訴說在塔利班(伊斯蘭基要主義運動的一支)統治下巴基斯坦人的生活處境,揭露塔利班高壓統治、侵害人權的種種行徑,包括禁止女性受教育等。

瑪拉拉書寫影響力不小,儼然成為兒童人權和性別平等議題的重要代言人,也讓國際社會注意到巴基斯坦塔利班勢力的發展。2012年她在學校中遭闖入的塔利班分子槍擊,受傷極為嚴重,後來送往英國治療,終於康復。現今她和家人就住在英國。

瑪拉拉在遭到槍擊之後,得到世界性的高度關注。她出版自傳,影響力更為擴大。西方世界將她視為普世人權運動的鬥士,不畏恐怖分子的威脅,勇氣可嘉;但是在她的家鄉,保守的文化加上塔利班的控制,有能力對外發聲者發出敵視的訊息,聲稱她是西方培植的傀儡,在真主的國度搞破壞。

威脅繼續存在,同時瑪拉拉也繼續為女性和兒童的受教育權利發聲。去年她受邀在聯合國演講,特別強調教育可以為弱勢者充權:「塔利班害怕的是書和筆,他們也怕女人……書和筆是最有力量的武器。」她呼籲世界上有權力的人,應該努力讓每個孩童都有機會可以接受學校教育。

諾貝爾和平獎這次頒給兩位印度次大陸的兒童人權鬥士,另一位是努力拯救童工的凱拉西·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透過瑪拉拉的故事和這次諾貝爾和平獎,世人得知:政治、宗教、經濟各方面壓迫下仍有非常多兒童無法上學、無法完成基礎教育,女童的處境更是嚴峻。

17歲的瑪拉拉有此成就,讓我們看到青少年力量的展現。香港公民運動中也有17歲的少年英雄黃之鋒。他們的共同點是:從小就關注人權和公義,勇於發表自己的主張,還找出實踐主張的方式。這兩位少年英雄的成就,受到父母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影響很大。基本上,他們是在父母所提供的自由、自主環境中,學會愛人如己。

瑪拉拉的父親曾說,他所做的不過是「沒有折斷她的翅膀」。的確,這正是教育的真諦,不是去規訓孩子、把孩子箍進一個預設的箱子,符合特殊形狀,而是教導他們學會尋求真理,展翅飛翔。

基督徒父母、教會的輔導人員,以什麼樣的價值觀和教育觀在帶領青少年?是引領他們飛翔、懂得愛、懂得要幫助更多人,還是關在特定的框框內,像瑪拉拉家鄉那些被基本教義派控制的人們,心中充滿恐懼、仇恨?值得深思。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