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教會的第一顆心臟

3月的第三主日,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訂的台南神學院紀念日,乃要藉以喚起教會的信徒,以及關心神學教育的兄姊,能為神學教育擺上關心、代禱與奉獻,因神學院可比教會的心臟,必須強壯,才能輸送動力、塑造人才、建立教會、傳承信仰、得人如魚;若心臟衰竭,其後果可想而知!

南神是台灣的第一間大學,也是台灣第一所神學教育機構,更是台灣教會的第一顆心臟,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皆有責任和義務讓這顆心臟保持健康和強壯,教會才能興旺,榮耀主名。

過去,大家皆認為,南神創設於1876年,其實不然,這一所專為神學教育所設立的機構,早在1869年就已經成立,此一明證,從長老教會教會的宣教歷史及南神網頁〈南神簡史〉一文中得以見著。

回顧150年前的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差遣馬雅各醫生(James Maxwell)跨海來台傳揚福音之後,有感培養在地宣教人才的重要,乃於1869年在台南二老口醫館之禮拜堂開辦「傳道者速成班」。嗣後,又於隔年的1870年在台南及高雄旗後兩地分別成立「傳教者養成班」。及至1876年再將兩者合併成為「大學」,巴克禮牧師(Thomas Barclay)為首任校長。足見,如今的「台南神學院」於1876年正式開辦之前,早在1869年就已經創立,且已培養出多位優秀的傳道人,投入福音的行列。

雖台南神學院曾因1884年的中法戰爭、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1940年的太平洋戰爭,先後三次被迫停辦,最後一次因日本政府對神學教育干涉過深,甚至要求由日本人擔任院長,信仰前輩幾經思慮,忍痛關閉8年之久。在上帝的帶領與保守,以及宣教師的奔走下,終在1948年復校。之後雖走過國共內戰、白色恐怖、政治壓迫的時代,學院依然屹立不搖,甚至成為東南亞地區的神學領頭羊。

值得感謝的是,引頸期盼許久的立案問題,已於2015年1月15日正式通過教育部的複審,之後再送私校審議委員會通過設校許可,便可提出招生計畫。為了迎接新的挑戰,目前正著手軟、硬體更新的規畫,特別是在擴充圖書的設備上更是不遺餘力。如今,學院正進行黃彰輝牧師的紀念圖書館及總會歷史檔案館的建築工作。

「教育乃百年大計」,藉此呼籲大家能夠為台南神學院擺上關心、代禱與奉獻,好讓台灣教會的第一顆心臟能夠持續壯大,迎向21世紀宣教的新挑戰,發揮培養傳揚福音人才的功能,榮神益人。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