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v台南報導】台南新芽協會於5月13日在新營曬書店舉辦「思想戒嚴-從台灣教會公報沒收事件談起」講座,邀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PCT)教會歷史委員會主委王昭文與台灣教會公報社總編輯陳逸凡主講。
王昭文探討首先回顧1970至1980年代台灣社會背景,指出當時「民主」僅限於開放地方選舉,國民大會等民意代表仍未讓台灣人參與其中;同時,台灣也面臨1971年退出聯合國、1979與美斷交等事件所帶來的移民潮,使得社會雖然中產階級增加,但也瀰漫著不安和緊張。王昭文認為,PCT與普世夥伴的國際關係,使得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難以信任,將其列入「三合一敵人」(台獨、共產黨、反政府);為回應政府對人權自由的限制,PCT針對政治、社會及國際情勢所發表三大宣言。
從1971年的〈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中呼籲政府民代全面改選,落實民主;到1975年的〈我們的呼籲〉中傳達政府應維護憲法所賦予人民宗教信仰之自由;最後在1977年的〈人權宣言〉中提出「台灣將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確立PCT的台灣建國論調。
而1979年美麗島事件改變社會氛圍,也引起國際高度關注,迫使當局退讓;此後,審判過程公開,並牽涉大量長老教會相關人士。在1979年聖誕節,警方從林子內教會帶走了許天賢牧師,但教會卻沒有公開對此發表任何言論,直到1989年,PCT參與嘉義的民間自主建立二二八紀念碑,並推動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率先向受難者道歉,被認為是在向二二八事件受害者道歉的道路上邁出第一步。
陳逸凡則介紹《台灣教會公報》歷史,包括因戰爭、語言和政治介入而三次停刊。《教會公報》因刊載二二八事件40週年之相關紀念資訊,並於副刊《活路》第4期進行專題報導,遭到警備總部所屬「台南市文化工作執行小組」沒收和銷毀;這舉動引起70位PCT牧師在3月11日上街遊行抗議,政府答應歸還公報,但遲遲沒有實現。
在4月5日禮拜後,台南市眾PCT牧長信徒兵分七路包圍當時的台南市政府,在眾人集結完畢後,報紙戲劇性由小貨車運抵抗議現場返還,成為歷史傳奇。據悉遭沒收的公報原件已被銷毀,所以在台北重新印刷,此外,恰逢蔣公逝世紀念日,軍機沒有飛行,因此刊物只能搭乘民航機從台北到高雄,再由貨車轉運到台南,途中也因假期塞車而延誤。同年,《教會公報》社長及總編輯陸續離職,整個事件反映威權時代的言論管制,政治和教會產生角力。
最後,兩位講者提出了反思。儘管現在的社會不再實行戒嚴,但《教會公報》精神不會自動轉移,需要不斷灌溉和施肥才能維持「米該雅的精神」。除外部法律約束外,面對中國《國安法》逼迫和自我設限,人們仍然需要保持警醒,努力維護台灣的自由,並保持「時代的米該雅」為公義、真理發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