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揚祂旨意】記念宣教師腳蹤(2-2)

台史博與長老教會合作會編兩部書 探台灣基督教史

≡ 編  按 ≡

歷史文獻重見天日絕非容易的事,其中涉及資料的保存與挖掘、跨語言的翻譯與出版。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與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合作下,《巴克禮宣教回憶錄》與《傳揚祂旨意:英格蘭長老教會宣教史1847-1947》兩部書有幸以中文面世,這是認識上帝在台灣奇妙作為的珍寶。

總編輯|陳逸凡


 挖掘被忽略的貢獻 見證佳美足跡 

【Dalul專題報導】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今年年初共同出版《傳揚祂旨意:英格蘭長老教會宣教史1847-1947》與《巴克禮宣教回憶錄》,於4月22日在台南敝墟書店舉辦第二場聯合發表會。

座談會上,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委員查忻分享了兩本書的架構。他指出,這些書籍在台史博與長老教會的協助下出版,從教會的宣教史和宣教師的回憶錄角度,闡述了宣教師和過去長老教會為傳揚上帝的旨意所做的事工。他特別提到,從財力、物力和人力的角度看,外國宣教面臨許多問題。然而,這些書籍記錄了歷史和宣教師的觀點,傳達了即使沒有顯著效果,因著上帝的信仰,宣教事工仍應持續推動,才能把福音的種子傳播出去。

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王政文也受邀出席此次座談,探討長老教會的發展沿革及歷史紀錄對信仰的重要性。他指出,目前在台灣的長老教會與蘇格蘭長老教會(CoS)有密切關係,因為當時來台灣宣教的宣教師多由CoS派遣。王政文解釋,蘇格蘭人約翰‧諾克斯(John Knox)流亡期間受教於宗教改革宗師加爾文,並將這一改革宗的體系帶回蘇格蘭地區,促使長老會的發展。隨後,蘇格蘭人在英格蘭建立了英格蘭長老教會。在台灣宣教時期,長老會除了致力於信仰傳播,還非常重視教育。為了讓信徒通過文字讀聖經,理解上帝的話語,當時的宣教師如巴克禮和萬榮華等人都非常重視教育和醫療事業。

王政文表示,在歷史編撰上,教會經常修訂不同的歷史紀念冊,可能每十年或二十年就會出版或考據教會的歷史。這與長老會的精神有關,CoS在禱告中,會期盼上主能保守未來的道路,使其與過去歷史的初衷保持一致。這種精神也體現在教會在不同時刻的歷史回顧上,以及這次出版的書籍。透過理解歷史的變革和信仰的堅持,教會希望在未來的每一步都能沿著上主所應允的道路前進。

 定位教會角色 作社區信仰基地 

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近年來致力於教會歷史的考據和相關事工的發展。例如,創立東門巴克禮歷史教育推廣協會和伊莉莎白文化資產維護中心等。教會牧師劉炳熹在座談會中表示,了解教會的歷史對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劉炳熹以自身經歷說明,在東部中會新港教會服事期間,他目睹了宣教師如何跨越語言、環境和文化障礙來到不同地區。東門教會的歷史教育事工與巴克禮、萬榮華、伊莉莎白等宣教師密切相關。因此,他希望教會藉由了解歷史,與社會和社區建立更多的連結與分享。

劉炳熹表示,作為牧者,真實地認識信眾和教會在信仰團體中的角色非常重要。透過歷史的探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會在社區中的意義,並重新定位自身,甚至推動更多事工的發展。過去,東門教會是附近神學院、醫院、中學和女校的信仰基地,栽培青年信仰。在社區關懷方面,伊莉莎白的女性形象因照顧貧困弱勢群體,成為啟發女性參與教會決策的起點。

劉炳熹表示,歷史追尋與教會未來展望是相互關聯的,藉由不斷地探索自我以及記錄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的想像,教會的事工也得以創新轉型。例如,在4月22日,長榮中學學生參觀了東門巴克禮歷史教育推廣協會,了解文物修復工作,實現歷史再造,讓過去的東門教會成為附近中學的信仰基地,呈現出現代的詮釋與表現。

劉炳熹指出,透過與過去的歷史對話,探索現代教會的新方向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有歷史再造的視野」可以為教會注入新的動能,讓教會找到未來的新方向,「透過實際參與歷史教育,改造過去,走向新的未來,讓教會的事工成為社區和社會的幫助,同時也為教會的未來提供明確的定位。」

 補足缺頁 從女性角度切入討論 

在探討過去宣教師的歷史與足跡時,除了從史學的觀點和信仰精神影響來看(如《英格蘭長老教會百年宣教史》與《巴克禮宣教回憶錄》等書),女性宣教師的故事和觀點也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切入和討論這些議題值得深思。蘇格蘭台灣協會會長陳韻如,同時也是《為愛遠航:伊萊莎牧師娘的故事、宋伊莉莎白醫師的故事》一書作者,在座談會中分享了創作經歷。她表示,在求學和結婚後一直居住蘇格蘭,透過信仰認識CoS對台灣教會的影響。回到台灣後,她希望用不同方式呈現自1865年以來,長老教會宣教史中所欠缺的女性宣教師和牧師娘的故事,從多角度看待宣教史。

陳韻如說,撰寫這兩本繪本的目的是讓更多故事被看見。在教育方面,可以看到牧師娘伊萊莎作為長老教會第一位牧師李庥的夫人,同時是台灣第一位女宣教師,更是台灣第一所女子中學的創辦人,倡導解放纏足,成為女權運動的先鋒。在醫療方面,蘇格蘭醫師宋伊莉莎白來台後為病患提供醫療服務,深得女性病患信賴,並積極推動台灣第一家婦幼醫院的設立。讓這些女性的觀點和故事呈現給民眾,成為理解宣教史和台灣歷史的重要延伸與思考。

對於台史博,如何將出版的教會歷史相關書籍與台灣歷史連結起來呢?台史博助理研究員林孟欣表示,要思考為何出版關於宣教史的書籍,以及這與台灣歷史的進程有何關聯。在籌備規劃出版的過程中,也給眾人帶來許多思考。宣教師及長老教會的宣教不僅是傳播基督教信仰,宣教師帶來的醫療、教育及與當時社會的互動都與台灣歷史進程息息相關。例如,巴克禮在辦學、白話字和報紙宣傳等事工上多有貢獻,並在日治時期與時任總督乃木希典會面,促使日本軍方和平進入台南城。因此,這些宣教歷史需要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從不同視角切入台灣歷史脈絡之中。

延伸閱讀:【傳揚祂旨意】記念宣教師腳蹤(1-2)


本版攝影|Dalul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