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允亮
「我會加油!」病人用沙啞的聲音一邊說一邊點頭。當下我心中想著:「你已經夠努力了!不用再強迫自己加油了!」病人沙啞的聲音,並非哽咽,而是因為疾病進展與癌症治療的影響,使他的聲帶萎縮,足見他已經非常努力了!
每一次的門診,他總是笑笑地說:「我還好、我可以、我會加油!」但是口罩掩蓋不住的是他消瘦的臉龐與暗沉的皮膚。他在十多年前完成了第一個癌症的治療,去年又面對第二個不同的癌症。好不容易完成治療,無奈卻在今年初再次復發。他的身體彷彿一座尚未從戰爭中復原的城市,在彈盡糧絕、斷垣殘壁的狀況中,再一次經歷砲火的轟炸。偏偏這次的戰況不盡理想,不僅潛藏的敵人湧出,敵軍更是從四周圍湧入。
「如果你覺得撐不住了,一定要跟主治醫師說,你需要多休息。」「我知道,我會加油!」「你都笑笑的,我真的會擔心你的身體狀況!」「我知道,賴醫師,真的很謝謝你的關心,我會加油!」
每次的對話,他都沒有訴苦、沒有抱怨,只有堅強、只有忍痛、甚至對痛苦習以為常,這樣的情況反而讓我更加擔心。因為,有時病人需要的不是一直努力,而是知道何時該停止努力。
或許在如此正面思考、積極態度的背後,是一種要面對自己內心真正脆弱與恐懼的挑戰:疾病再次復發了、治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持續不斷地努力,就成為一個習慣性的動作。但是,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停止努力不代表投降,而是在生理上,面對且正視自己的症狀;在心理上,面對可能產生的恐懼與失望;在靈性上,尋求繼續往前走的生命意義。「祂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篇147章3節)此時,無聲勝有聲,我握著他的手想讓他知道,無論如何,我都會陪著他。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