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大專中心後援會舉行座談會 討論大專事工新模式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今年3月台北大專學生中心傳道師王博賢欲在該中心封牧,卻在七星中會中委會封牧監選案中未獲接納,引發諸多有關法規與程序的質疑。為此,PCT大專事工後援會5月20日於星中台北東門教會舉行北區座談會,討論大專事工的挑戰、新模式等。星中雙連教會主任牧師蔡政道表示,他在台南神學院雙連宣教策略研究中心服事期間,曾於2013年研究大專事工,分析問卷調查結果,揭示當時存在的一系列大專事工困境,至今仍然存在。

蔡政道當時向全國19位大專中心工作者發放問卷,分析結果顯示數個問題。首先,約96%大專工作者主要從事輔導團契的工作,他們認為校園宣教非常重要,但約90%時間花在輔導團契。第二,大專工作者主要輔導對象是基督徒,與非團契成員的接觸相對較少,只有大約17%的時間用於認識團契以外的學生。第三,大專中心與地方教會之間缺乏適當的溝通管道和合作關係。當時的大專工作者與地方教會之間很少討論大專中心如何協助教會,或是教會如何協助大專中心。

蔡政道。(攝影/邱國榮)

綜合分析當時的困境,蔡政道表示,發現服事對象的流動性增加,每年都有新生進入大學,不少對福音書一無所知,這種流動性導致大專中心工作困難。大專工作者不僅在送舊時為離別難過,迎新時重新開始也讓人難過。然而他提醒,耶穌在世上的服事時間只有三年半,所以大專工作者仍然有希望,關鍵在於選擇正確的方法,就是學習耶穌的方式。

此外,該研究結果還指出人力嚴重不足是另一個困境。目前全國約有150所大專院校,但僅有20位工作者,比例相差懸殊。此外,事工焦點失衡也是問題。研究指出,校園宣教的重要性被廣泛認知,但大部分時間花在輔導團契。因為大專工作者必須與學生溝通和安慰,當遇到情感困擾時,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陪伴。由於人力不足且事工焦點失衡,使校園宣教工作變得困難。

資源供應不足也是當時面臨的重大問題。大專中心常常陷入財務困境,大專工作者四處募款。蔡政道擔任台南大專學生中心工作者時,曾去台南中會許多教會講道、為中心募款,因為資源非常有限。

研究還發現,大專工作者的變動性很大。當年超過五年任期的大專工作者只有九位,意味著穩定性不高。高度的人事變動對大專事工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面對這些困境,蔡政道開始思考解決方法,而他也找到了方法。

台北大專主任姚亘貞牧師分享了對學生未來焦慮的觀察。現今大學生們忙於申請研究所甚至博士班,同時還需應對學校要求的實習等壓力。為了增加自身競爭力,許多學生選擇參加證照考試同時,為了應付經濟需求,也不得不花時間打工。這些學生在各種事務之間分身乏術,把信仰團契生活放在次要位置。因此,大專工作者必須思考如何幫助學生在信仰與學業之間取得平衡,以免他們在焦慮的忙碌中迷失自我。

姚亘貞。(攝影/邱國榮)

姚亘貞指出,許多學生表示對教會面對社會的態度不感興趣,因為與他們的期待不符。然而,像長青團契這樣的信仰群體以不同的眼光看待社會,因此在長青團契中,學生可以學習如何平衡面對社會困難和挑戰。

姚亘貞分享中提到,自己在大學時期作為高雄大專學生中心一員時,大專事工是她信仰的轉折點,讓她重新思考生命價值和行事意義。大學四年間,大專中心在她的心中種下了種子,拓寬了她的視野。然而,台北大專目前面臨困境,地方教會希望學生的品質和團契人數能夠增長,而這些期望不會立即實現,使得地方教會對大專事工的成效產生質疑。她強調,大專事工需要時間和耐心耕耘,她希望地方教會能夠理解並支持大專事工的成長過程,並且與他們攜手合作。

這次座談會討論的主題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專事工的挑戰、因應台灣社會變遷的大專事工新模式、畢契在大專事工可以扮演的角色。各主題主持人依序為:新竹中會龜山教會長老、台北市立大學副教授吳杰穎;北中天母教會退任長老、台灣大學兼任教授陳亮全;嘉義中會二崙教會會友、環球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張子見。

吳杰穎表示,包括蔡政道在內的星中議員正在連署,要在該中會於7月召開的議會中提出兩個提案,一個是關於王博賢的監選事件,另一個是要確認星中支持台北大專這件事情。

吳杰穎。(攝影/邱國榮)

【更正啟事】3717期頭版「大專事工挑戰 長青畢契後援」,環球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張子見為二崙教會「會友」,紙本內文誤植為「長老」,特此更正。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