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總統大選不斷變化,最近看來至少是三組候選人競爭的局面,但還是難脫兩個陣營、或說兩種價值觀的對決。這其實不是「藍綠」PK,而是「威權遺緒」對決「民主改革」。
8月6日宋楚瑜宣布參選總統,推出滿身是泥、手捧綠苗的形象廣告,打破常規,話題十足。風傳媒還特地做了幕後報導:「幕僚透露,當天原本是要拍攝平面照片,宋楚瑜到了攝影棚,才知道有規劃潑泥巴的橋段,一潑就潑了10多分鐘,有2個潑得很賣力。宋楚瑜開玩笑說:『如果是戒嚴時期,我就把你們給斃了,不過你們放心,我會特赦你們。』宋語畢,現場哄堂大笑。」
這段看起來輕鬆幽默的對話,在不少人看來,卻是不寒而慄,不只笑不出來,還勾起一段台灣人集體創傷記憶。宋楚瑜在黨國一體的威權時代,曾經擁有非常大的權力,在那時候,他全心全意維護黨國體制、國民黨的特權利益,壓制人民言論自由。從他這段自以為幽默的言談,可以看出他仍然有著濃厚的威權意識,權力運用概念停留在封建時代,而不是現代法治的模式。在他看來,君王可以因為不順己意而殺,「仁君」則可使用特赦來打破規則、收買人心。表面上尊重不同世代不同看法,骨子裡卻是以一種高高在上而非平等的姿態來容忍,這根本是反民主的。
最近網路上廣泛流傳一篇李筱峰教授的舊文,提醒大家在1979~1987年之間宋楚瑜擔任新聞局長、國民黨文工會主委,查禁、處分停刊許多刊物,嚴格箝制言論。1987年2月20日《台灣教會公報》刊載有關二二八事件的文章、鼓吹「二二八和平日」,就遭到全面查扣,牧師信徒兩度上街頭,終於政府讓步重印發還。這段經歷讓教會裡的長輩對宋楚瑜深具戒心。
那段時期正是民主運動蓬勃發展的時候,許多黨外雜誌努力衝破禁忌、屢遭查禁卻不斷重生,最後終於爭取到解嚴、國會全面改選、全民選總統。可惜這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民主成就,無法清除舊威權遺緒,以至於上回選出的總統下任前還要藉著課綱微調來桎梏下一代,然後國民黨推出的候選人帶著解嚴前的意識形態衝向大多數人民反對的急統之路,而有意接收中間選民和正統藍選票的宋楚瑜,也是帶著黨國威權印記的人物。
對不熟悉台灣民主化歷程的大眾,在宋楚瑜所擅長的強勢媒體包裝行銷下,或許對他的印象停留在「很有政績很能幹的省長」,但人們不會輕易忘記他的過去。宋宣布參選時,親民黨人的服裝以白色取代橘色,有人解讀為意圖接收去年選舉的「白色力量」、走超越藍綠的第三條路。的確,這個空間確實存在,但宋接收得了嗎?渴望台灣能走出新局面,青年力量很可能是關鍵。能夠堅持民主、人權價值,捍衛國家主權,並帶給青年希望的候選人,會是贏家。看透威權遺緒的謊言,台灣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