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讓女人得自由

(相片提供/pch.vector - freepik)

◉楊雅祺(新創顧問公司營運長)

3月剛剛過完婦女節,緊接著又過了母親節。每年只要跟女性有關的節日,各大電商跟百貨商城一定都精銳盡出,努力行銷。因為女性本來就是多數消費性產業的主要購買者,也是許多家庭的主要採購決策者,這好像是生在資本主義世界的一種無可奈何。

但這幾年來,婦女節偏偏就被改成女神節、母親節也要變成女王節。乍聽之下好像沒問題,但改名也間接說明這個「婦」並不夠光鮮亮麗,想要被稱為女神。而這女神和女王,看似想要讚頌女性完美又有權力,但事實上也給女性的外貌和責任增加了更多的枷鎖,在揹負一般社會期待外,還要有容顏、身材和霸氣。

雖說可能有人覺得女神和女王節是翻轉父權的壓迫,女性不必倚靠男性,也能自己寵愛自己。的確這也是女性經濟力崛起後出現的現象,但為了不成為「婦」,需付出金錢和時間維護自己的美貌,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壓力來源?

「婦」的負面觀感加上「母親真偉大」的對照,顯示了女性角色的各種為難。當男性成熟、老去,似乎沒有什麼普遍的詞能夠讓年齡、外貌成為男性的弱點,但「婦人」就顯然不夠威震八方,所以要稱我家「女王」。

近期熱映的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裡面一句經典台詞「我在家工作不代表我比較閒」被廣傳,真實反映疫情時期許多女性在家工作分擔更多家務工作,卻被另一半或家族當作理所當然的現實處境。這時當丈夫率領孩子說一句「媽媽真偉大,過去三年每天都做飯給我們吃」的時候,這位媽媽面對未來無止盡要做的飯,到底是該感到欣慰還是感到心累呢?

實際上這樣的結構也讓奉行傳統美德的女性容易產生委屈感,這種委屈感的代價就是當媽以後徹底賠上自己的快樂和自由。她們犧牲和奉獻,希望換來理想中的美好家庭,但萬一丈夫和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她們就會將自己命運捆綁在家人身上,將自己的付出等同於自己的價值,我們常見的情緒勒索也就會因此出現,例如:「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

母親的快樂才是家庭成員之福,而非母親的偉大和犧牲奉獻。母親的快樂更不是在消費主義的包裝下被稱為女神、女超人或女王就能得到。真理使人得自由,釋放加諸於女性各種選擇上的標籤,要不要做母親、想做哪一種母親,讓女性仰賴天賜的恩寵和才能,自己決定。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