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  按 ≡

「霸凌」是指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符號、肢體動作等方式,進行攻擊、貶抑或戲弄等行為,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之環境。「歧視」則是指基於偏見,給予不同群體差別待遇。近期多起校園霸凌與歧視案件躍上新聞,甚至有生命因此驟逝,顯見學習尊重他人、保護自己,是台灣社會刻不容緩的功課。

總編輯|陳逸凡


順應時代改變教學 理解認同化解害怕

【林宜瑩專題報導】在淡江中學教數學滿16年的訓育組組長黃懷恩坦言,他的教學目標就是希望學生能理解他所教的內容。然而,對於用激進言語「鼓勵」學生、以成績為基準將學生分類和給予不同對待,或者用罰寫和打掃作為懲罰手段,他認為這些是個別老師的選擇和行為,「什麼樣的心態,就會表現出什麼樣的態度」,他甚至直言,這攸關老師本身是想當「名師」,還是「人師」。

黃懷恩表示,好老師或壞老師並無統一的判斷標準。有些老師關心學生的成績,有些老師更在乎全班的整體表現。他認為,這類型的老師通常會要求學生提高成績,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對學生負責。然而,他認為,這種以成績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可能不太符合現代教育的需求。 

黃懷恩意識到,現在的人已經不那麼強調尊師重道,因此,老師需要更努力地建立與學生的關係,用真心關懷學生。他分享了自己曾經帶過一位患有妥瑞症的學生,這位學生常被同學嘲笑,學業表現也不佳。然而,藉由與學生建立信任關係,他成功地引導班級其他學生理解和接納這位學生。

黃懷恩帶領學生眨眼自拍,讓妥瑞症同學感到被接納。(相片提供/黃懷恩)

黃懷恩向同學們介紹了關於妥瑞症的知識,使他們了解這是一種無法控制且終生存在的症狀,只有在緊張感減輕、感到放鬆時,才能減輕眨眼、甩脖子、發出聲等行為。他甚至帶領全班學生一起眨眼自拍,讓這位學生感受到被接納和理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位患有妥瑞症的學生的成績逐漸提升,表現出的症狀也有所減輕。其他學生把自己與這位學生相處的經驗分享給家長,許多家長對黃懷恩這種引導式教學的方法表示肯定,甚至有家長公開稱讚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

黃懷恩表明,他的目標不是成為名師,而是要以基督徒的愛心,盡己所能成為一位真正的人師。


排擠憂鬱中找關愛 小花糾結奮鬥之路

【林宜瑩專題報導】目前在教會機構服事的小花(化名),國中時期遭同學霸凌,加上升學壓力,心理調適困難。當時她常處於恍惚狀態,學習狀況欠佳,學業成績直接受影響。幸虧學校的輔導老師是基督徒,經常透過祈禱帶她走過情緒低潮,使她安然從國中畢業。

然而,小花在選填五專時,選擇了位在屏東的學校,這是住在嘉義的小花首次離家。原本在全新環境中與同學相處尚稱不錯,但隨著小團體形成,小花又變成邊緣人。遭同學排擠、冷眼看待,加上思家之情,小花的情緒整個爆發,常拿美工刀自殘,雙手遍布刀痕。

小花透露,在自殘過程中有一種自我安慰的釋懷感,這可能與從小被體罰到出血有關,或因人際關係困頓、學習成績差,自認為是壞小孩,而產生自我懲罰的行為。隨著手上的傷痕越來越明顯,老師與同學都知道她的困擾,但課業壓力讓她開始拒絕上學,因常曠課、請假,故被叫去輔導室,由駐校諮商心理師進行諮商並開始服藥。

有次諮商心理師告訴小花,自殘是一種撒嬌、尋求關愛的行為,之後她才逐漸減少自傷,卻改以暴食、催吐紓壓。因患有憂鬱症,小花未能完成五專學業。在家人鼓勵下,她報讀神學院的社工系,卻遇上會言語霸凌的老師,讓她病症加重。有一次壓力甚至大到無法承受,她把15天的安眠藥一次服下,鎖在宿舍裡大哭,直到舍監破門救出,送至醫院洗胃。

雖然小花後來有了穩定工作,並結婚生子,但憂鬱症一直未痊癒。每當遇到壓力,她還是會暴食、催吐來抒發,也常有輕生念頭。小花坦言,儘管她明白基督教的教導,知道自殺是不可行的,但總有一種「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的無力感。「我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請常常在祈禱中記念我。」她說。


醫院聯手花蓮大專 助學生平衡身心靈

【林宜瑩專題報導】四年前,因看見學生的需求,花蓮門諾醫院身心科諮商組聯手花蓮大專學生中心開展學生衛教工作。在花蓮大專服務15年的主任林熙皓牧師指出,學生身心失衡的原因多元,儘管團契的陪伴、關懷、接納與包容為學生帶來支持,但也確實有一些挑戰。

林熙皓表示,曾有憂鬱症、邊緣性人格特質或亞斯伯格症的學生一開始加入團契時,不願透露自己的情況,這可能出於遭到排斥的擔心。通常他們的行為較特別,在缺乏相關資訊的情況下,往往容易被誤解為個性問題。然而,他們在團契中得到接納,參與了「認識、接納自己」的活動後,逐漸有勇氣公開自身狀況,並在需要時尋求團契或同學的幫助。

透過團契群體的陪伴關懷、接納與包容,讓學生感受到愛。(相片提供/林熙皓)

林熙皓提到,過去社會對身心疾患的認識相對缺乏,甚至存在歧視。然而,隨著資訊的普及和社會開放,學生開始勇敢面對自己的身心狀況。不過,他們的周遭環境能否接納和支援他們,則是另一個課題。林熙皓坦言,曾有學生在團契中引起風波,大專團契需評估自身的能力與狀況,在可行的情況下,了解學生是否接受過學校輔導中心的諮詢,並獲取相關資訊,以幫助其他團契成員了解如何與該學生相處。

林熙皓提醒,大專工作者身心科醫師或諮商專業人員,他們在支援學生時仍有其限制,需要透過專業介入或轉介。有些大專中心已編列預算,補助有身心疾患的學生治療或諮商的費用,確保學生得到適當且專業的幫助。

林熙皓強調,陪伴和關懷固然重要,但如同救溺水者,如果沒有確定彼此的界線,及清楚了解自身能力的極限,可能最終兩人一同淹沒。因此,他認為確定界線以及認清自我照顧能力的極限非常重要。


被忽視的受害者們 私校教師的難言苦

【邱國榮專題報導】談到校園霸凌,社會普遍認知到的是學生遭到霸凌。然而,全國私校工會發言人尤榮輝(台南中會大同教會會友)指出,私立學校中的教師同樣面對著權勢霸凌的問題,這部分卻往往被社會忽視。

去年教師節期間,全國私校工會列出了私立學校侵犯教師人權的十大行為,呼籲教育部重視並解決私校對教師的權勢霸凌問題。這些問題包含教評制度的濫用、剝奪教師的進修權利、過重的工作負荷以及變相降薪。私立學校往往透過行政會議繞過校務會議,對教師權益與義務做出調整,且有主管濫用權勢對教師施行霸凌。當教師試圖維護自己的權益,甚至可能遭到學校以司法訴訟的方式打擊,對其身心健康和職涯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尤榮輝表示,因為私立學校存著威權主義,只顧學校利益卻以不合理的規章及教評會侵害教師權益,私立學校的教師常常遭受到制度性的霸凌。這種壓力讓教師身心疲憊,甚至對教學產生影響,進而危害學生的受教權。

尤榮輝強調,社會並未充分關注私校霸凌教師的問題,導致教師常常只能求助於勞工局,然而勞工局對此問題似乎並未給予足夠重視。他認為,教育主管機關應對私立學校給予更多關注,並制定相應法制措施保護教師權益,改善私校的治理方式,讓教師的專業與尊嚴得到尊重。

尤榮輝強調,必須為私立學校建立反權勢霸凌的支援系統,讓教師感到有所依賴,能獲得協助解決問題。同時,應完善相關法規,建立校園教職員霸凌處理的規範和審議機制,提供受害者正式的申訴管道。尤其,媒體與社會應加強關注私立學校教師遭受霸凌的情況,有關注才有討論,有討論才能提出改進的建議和解決方案,以確保私立學校教師的權益。

|延伸閱讀|【拒絕霸凌】修復社會無形傷痕(上)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