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國是建言會議 提出台灣轉型正義方向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台派聯盟於5月25日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舉辦為期兩天的「2023民間國是建言會議」,其中就「轉型正義」議題進行討論。與會者包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教社幹事Omi Wilang(歐蜜・偉浪)牧師、總會教社委員會幹事林偉聯牧師、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理事長王文宏、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謝若蘭等。

Omi Wilang指出,原住民族面臨著共產極權主義和中華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他強調原住民族應反思被殖民的經驗,並著眼生存空間是建構在「分享與共有的台灣」。他認為這一主張不僅與國際原住民族權利倡議相呼應,還可以在解殖行動中,重建多元文化共存的原住民族及台灣主體。

王文宏則提出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轉型正義相關建議。他指出,在中正紀念堂應該移除蔣介石銅像,並將中正紀念堂轉型為「台灣國際威權政治研究中心暨博物館」,成為一個持續注視和研究威權政治的場域。此外,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主張改變與蔣介石、蔣經國相關的區域、街道和學校名,並且強調兩蔣遺體應由蔣家家屬領回處置,不應再以人民稅款尊崇這兩位加害者;他還呼籲立法識別和處置加害者,以及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推動母語的轉型正義。

謝若蘭提出兩項政策建議。第一是建議制定《平等法》,並落實國際人權公約審查機制,以消除數位時代下的歧視言論和網路霸凌,同時立法設置「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基金會」專責真相與和解工作。第二是呼籲強化國家「促進轉型正義」政策,由行政院「人權與轉型正義處」法制化,推動「族群主流化政策綱領」暨執行檢核機制;並借鑑紐西蘭、加拿大等國經驗,呈現原住民族歷史、文化與當代課題,同時作為台灣向國際發聲的平台,展示台灣身為多元族群國家的長期願景與政策藍圖。

林偉聯表示,長老教會有信仰告白,教會要做和解的使者,然而在基督教信仰中,和解使者是沉重的角色,因為實現和解的方法需要學習耶穌的十字架犧牲之道。作為和解使者,需要做好犧牲的準備;長老教會期待自己能夠承擔這樣的角色。

對於每年的二二八紀念日,有人認為是度假日,然這一天實是國殤日;林偉聯強調這個紀念日應該成為全民反思的日子。他指出,從網路社群和媒體上,可以看到許多轉型正義教育失敗的案例,他認為是因為過去的黨國思想教育使得人們缺乏悔改的機會;他也直言自己身處高雄的國中小同學們,都是說台語的人,但多數是韓粉。

林偉聯點出,最近在台大學生會選舉中涉及歧視事件,顯示台灣在轉型正義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台灣民眾的善惡分辨能力和道德意識確實需要強化。他指出,社會新聞中常常出現網路鄉民追打酒駕致死的嫌犯,卻對那些為鞏固政治權力而造成大量死亡的威權領袖懷念頌揚。針對這些問題,他提出四點需求評估,期望能對未來轉型正義工程有所助益:第一,善用國際事務,建立正確的國家認同。第二,加強公民教育,轉化錯誤的威權教育。第三,延續促轉會工作,釐清真相探討脈絡。第四,制定KPI(關鍵績效指標)檢視轉型正義機制。

這次民間國是會議有三大主題,分別是主權與國家安全;司改、文教與轉型正義;社福、環保與經濟發展;由大主題再切出三個子題後進行座談。這次會議的總召集人張葉森表示,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擁有的民主自由生活價值體制,是每個國民共有的認同和珍愛;在2024年總統選舉這場考驗中,國民將齊心共力、再度向世人證實熱愛民主自由、對抗獨裁專橫中國的「台灣價值」。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