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智
10年前,司馬庫斯的3位年輕泰雅爾族人,因為撿拾颱風過後的風倒櫸木,載回部落的途中,遭到警察盤檢,並被控違反《森林法》。透過族人、法界人士和人權社運團體聲援搶救,在2010年2月時,終於獲判無罪。此判例肯定了《原住民族基本法》的精神,保障原住民族在傳統領域的採集權利,也影響了台灣司法界的思維。
司馬庫斯族人強調,3位族人搬運風倒櫸木,並非個人行為,這是經過部落會議決議。他們要捍衛傳統Tayal Gaga的規訓精神,挑戰不合理的法律體制,堅持部落自主發展的道路。
因為櫸木事件,外界看見了司馬庫斯的堅持。海拔1600公尺的深山部落司馬庫斯,世居馬里光群的泰雅爾族人,前任頭目、教會長老Icyeh(倚岕)的一場夢,找到了稀有的巨木群,開啟了部落觀光大門,也帶領族人堅持部落的自主發展。2004年,司馬庫斯族人簽訂土地共有協約,建立共同經營的模式,部落上百位族人就此共同生產、分享,泰雅爾族語稱為「德努南(Tnunan)」。
司馬庫斯的族人想要找回祖先的路,必須打破資本主義造成的人心貪婪與自私,找回人的互信與善念,重建部落規範與主體性。這一條路很漫長,除了對抗國家機器和外來財團,更難的是對抗人性。
司馬庫斯一度因為內部惡性競爭,造成彼此傷害,在共同信仰凝聚下,部落領袖願意帶頭付出與整合,追求傳統泰雅族的共享生活。從最初8戶開始,目前約有將近30戶加入,佔部落8成的戶數,人數多達百餘人,彼此共工共食。
這條自主的路並不浪漫,也面臨許多挑戰與傷痕,在傳統規範和核心價值流失下,又缺少公權力支持,當代部落僅靠著希望與信心重整,並不容易,困難重重。儘管部落議會訂有內規公約,但對於沒有加入共同經營組織的族人,缺乏約束力,司馬庫斯也曾傳出族人盜伐,跑到宜蘭南山部落偷砍檜木,造成部落間的緊張關係。
已過世的Icyeh頭目是我敬仰的長者,他個性內斂沉穩,語氣溫柔謙沖,但信念堅定,展現泰雅爾長者的智慧與風範。最後一次訪問頭目時,他曾對我說過一段話,邁向共同經營的過程中,儘管是延續過去祖先的信念,不少部落還是冷言譏笑,甚至虧他們是共穿一條內褲,但他們就是不放棄,為了孩子的將來,他們這代必須挺身而出,「部落沒有團結,土地就容易流失。」
走過櫸木事件10年,在許多媒體眼中,司馬庫斯成了明星部落,每年都有絡繹不絕的遊客到訪,但族人很清楚,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堅持守護土地,捍衛泰雅爾族生活的價值。這不是一條易路,儘管跌跌撞撞,但這場夢想還在延續中,他們不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