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權與轉型正義教育 探索繪本和漫畫的力量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在今年下半年度舉辦一系列繪本、漫畫相關講座,討論在轉型正義與人權議題上,如何用這些媒介將教育延伸到更寬廣的受眾中。第一場次在5月28日下午舉行,邀請研究兒童文學的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漫畫系專案助理教授蔡明原帶來「從繪本與漫畫談歷史」。

蔡明原在這場講座中分享了他對於歷史事件應用於漫畫、繪本的見解,並強調透過漫畫、繪本故事來深入了解歷史的重要性。他閱讀許多關於台灣歷史事件的專書,希望能夠將這些歷史事件融入漫畫故事中,漫畫《賽德克:莫那.魯道》便是他的創作。

蔡明原指出,這並不意味著要將歷史事件呈現得沉重,而是要透過故事中的個人生活經歷來讓讀者對歷史產生共鳴,並了解歷史的發展。他相信,這種方式可以讓人們更深刻地認識歷史,並希望能夠防止重蹈覆轍,避免類似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的事情再次發生。

蔡明原提到了故事中人物刻畫和細節描述對於引起讀者共鳴的重要性。他舉湯德章的故事為例,其中提到他的媽媽不願隨他去日本念書的原因,因為媽媽無法忍受在日本沒有檳榔可吃,因此拒絕湯德章的邀請。他強調這種微小細節的呈現能夠使人物更具體、更有生命力,讓讀者能夠深入投入故事中。

蔡明原指出,在教學中他發現學生對於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等歷史事件並不陌生,但大多數僅停留在名詞認識的層面。他認為年輕人需要更深入了解事件背後複雜的因素和情感,才能真正理解歷史改朝換代的情況,而非停留在表面或模糊的認知。因此,在對於歷史事件的腳本創作中,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的故事,人的情感和互動始終是故事最重要的元素。

 

(攝影/邱國榮)

此外,蔡明原也探討中正紀念堂的改建與命名議題。他指出,在一堂關於二二八白色恐怖的課堂上,他與學生們討論了中央紀念堂的改建問題;對於這個建築是否仍然具有威權主義象徵意義,年輕人的看法存在分歧。

有人認為可以保留紀念堂並視為普通公園,不必進行改建;有人則認為應該改名;還有包括建設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或公園等提案,也有人建議以促進經濟為考量進行空間設計,甚至以互動和科技結合的方式進行展覽。而關於中正紀念堂內的蔣介石銅像是否應該拆除,有學生表示可以保留,但應該透過展覽或設計來呈現蔣介石的歷史評價。這些討論中重要的是,年輕人們相信歷史應該被保留和記憶。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方表示,人權理念的扎根從兒童教育著手很重要的,但教條化的文字,不要說小孩、連大人都提不起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過去也有嘗試用繪本或是漫畫來進行人權及歷史教育,可惜不是內容艱澀,就是缺乏可讀性、趣味性,造成這些作品最後淪為一刷出版的小眾產品,叫好但不叫座。為此館方舉辦這系列講座,盼善用媒介將人權教育延伸到更廣泛的受眾中。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