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宗學
曾經聽過一位學者提出簡單的對比:自然科學嘗試異中求同;人文醫學嘗試同中求異。
物理與化學嘗試在礦物、植物、動物與人物中,異中求相同理化定律。基因體學嘗試在植物、動物與人物中,異中求相同遺傳規律。生理學嘗試在動物與人物中,異中求相同生理規則。
臨床醫學一方面訓練醫師能對病人多種症狀主訴中,異中求同找到單一病理機轉解釋。另一方面訓練醫師要對同一疾病診斷病患同中求異,針對每位病患的個別差異特殊性,量身訂製不同的治療計畫。
現今醫院都是使用電子病歷,住院醫師收了一位肝硬化病患住院,住院醫師可以從醫院電腦中調出已經寫好的肝硬化病患標準模板電子病歷進行修改。使用標準模板電子病歷有一個好處,可以有系統且完整地提醒住院醫師該問診那些問題,理學檢查那些重點。
好的病歷寫作就是要寫出這位住院肝硬化病患與另外一位住院肝硬化病患有什麼不同。風險因子有什麼不同?症狀組合表現有什麼不同?主要致病機轉與路徑有什麼不同?對不同藥物治療的效果有什麼不同?對疾病的認知與情緒反應有什麼不同?求醫過程有什麼不同?對不同治療選項的配合度有什麼不同?
要能寫出前四種不同,需要很紮實的病理學與藥理學等自然科學知識。但是要能寫出後三種不同,就需要心理學或社會學等行為科學知識。
但是,還不夠。
愛滋病毒感染的標準模板電子病歷會提醒住院醫師詢問病患有沒有肛交,有沒有多重性伴侶,有沒有使用保險套等許多很私密的問題,但是涵蓋面又不足。如果住院醫師只是依照標準模板照本宣科地問病患,病患大多不會誠實說出來,或者也問不到標準模板沒有提到的相關性行為。
一位醫師如何能深刻掌握病患內在想法?如何能夠觀察細微肢體語言與眼神?如何能使用一些恰當文字與用語表達病患無法表達的感覺?這時就要有相當的人文素養。
一位喜歡文史哲的醫師,常常閱讀歷史,閱讀小說,閱讀文學,欣賞藝術,對於人的觀照應該會比較深刻、注重脈絡與細膩。人文素養的養成絕對不是選修幾門課,或是聽聽大師演講就可以達到。必須長期習慣性地、有耐心地閱讀經典,如果再加上多多暴露異文化的衝擊,才可能淬鍊出這種人文素養。
你的醫師能夠讓你感覺到自己與別人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