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長榮大學董事會董事長蕭松瑞長老,生前曾任教中山醫學大學。除了是微生物免疫學的專家,他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盡全力保護就讀於該校的長老教會青年,得以在風聲鶴唳的年代於校內自由登記社團。中山醫學大學的天僑團契可說是在20世紀,即便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專團契都羨慕能自由進出校園不受干預的長青團契模式。
蕭教授利用在校的職務之便,所成就的是關心學生靈命、校園福音廣傳。他所屬的台中中會,也透過眾教會關心學生事工的牧長、教育界賢達極力推薦,常年邀請其擔任中會的大專部員、部長。台中大專學生中心在經濟拮据的時期,傳聞蕭長老要出門前去主持大專部會時,長老娘總是提醒他「有帶錢嗎」?原因無他,開會不僅沒有領車馬費,而且是口袋掏錢出來支持大專工作者的計畫與事工。
於長榮大學董事會擔任董事長任內去世的蕭松瑞長老,終其一生投入大專學生的福音工作,嚴守分際,擔任部長、董事長職務都知道這是長老教會的銓衡制度,他是領受召命去協助校方或是大專工作者,長榮大學陳錦生校長也在他的支持下,得以發揮長才、治校有方,讓長榮大學蒸蒸日上。
不料,於董事長任內從未支薪的蕭松瑞長老,在2004年發現罹患胰臟癌,於2006年2月22日去世,也開始了長榮大學董事會至今近10年的風波。
長老教會的銓衡制度源於議會制度,共治、共管、共榮精神而產生,這樣的核心價值設計出共推賢達人士、信仰堅定、良善之輩協助所屬的各機關、事工單位臻至完善,以達服務人群、榮耀上主。像蕭長老之楷模,清楚知道自己擔任董事長一職只想著貢獻而非攫取,不在少數;然而,近年來自我膨脹行徑已是竊據、甚至和整體教會為敵者亦多有所聞,也有牧長巧立名目,傾全力撈東撈西的結構共犯在形塑中,真是叫一般信徒情何以堪。
2015年7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接到長榮大學董事會寄出的「長大董字第1049000025號函」,告知長大董事會已於2009年11月16日第7屆第10次董事會決議通過「財團法人長榮大學捐助章程」修正案,將董事任期改成連選得連任,並強調已經教育部核定在案,換言之,長大董事會在未經總會同意下,私自修改捐助章程,並且在將近6年後才以函文方式告知。這些人到底憑什麼在沒有出資的狀況下擔任董事,又知法玩法把整個學校吞下去。到底我們還要鄉愿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