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張大虹

兒子剛上國小時,他很排斥我讓他學跆拳道,打躲避球他總是躲在一旁,被欺負時他也寧願受氣;反倒是喜歡安安靜靜的畫畫,喜歡洋娃娃,喜歡讓姊姊打扮成女孩子。那時我真擔心他的性別傾向,難不成是女生的性格?隨著升上中年級、高年級,他有了男生死黨,有心儀的女同學,也特愛耍武士刀。這中間,我都隨他適性發展,不強調性別「應有特徵」如什麼男子氣概。

孩子成長是一種過程,會有不同的現象特徵,重要的是他們需要時間和空間自我摸索,好展現真實的自我。教育部推展的性別平等教育,建立男女平權觀念,就是很好的教育方針。從中可以認識男女性別之間的尊重、互助,以及受教權工作權的平等。然而,近來看到報章上說教育部要推出「多元性別」教育政策,從教育部網站相關教材了解後,始知是與「同志」有關的論述教導。

近年來的幾次「台灣同志遊行」活動令人印象深刻,對於一般我們所稱的同性戀議題,我是抱持著要了解、要同理,要給予空間的態度。但同志在台灣人口比例終究不高且不確定,將同志教育規定在國小教育學程內,我認為沒有必要,即使是「人權、平等」的訴求。給予孩子適當的性別平等和對性別不同的認識,可以是國小性教育的範圍,但我們不需要將複雜的同性戀問題強加在毫無判斷力的國小學生身上。

閱讀教育部網站《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理解編撰者的用心,但有幾點不妥:首先,將性別模糊化,脫離男女二元論。這是哲學問題、醫學問題,不應讓12歲以下的孩子去判斷,尤其是用了簡化的符號。其次,家長都在防範孩子看A片,同志教育卻要推廣「性安全」「性無害」理念,至少不符台灣普遍家庭倫理。再者,不應全面用美國研究套用在台灣教育系統,難道我們要學美國小學在教室發保險套嗎?手冊還提到要同志教師現身,做個榜樣。那麼,基於平等自由,有各政黨宗教傾向的教師,在課堂上也都可以現身才對。

同志仍須努力,但給孩子們自由成長的空間吧!請在高中或大學推廣同志教育,會是較好的做法。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nbsp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