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壞」或「銹壞」

◎陳嘉式

《台灣教會公報》3089期10版中,蔡主恩牧師論馬偕博士座右銘&ldquoRather burn out than rust out&rdquo一文,最早把它譯成「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的是台灣神學院的一位先輩,寫在他所著的馬偕傳記裡。按字面當時的人都能接受,所以在台神禮拜堂的前面所立的馬偕塑像,當中所刻的馬偕名言也是「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直到有人覺得當中有些奇怪,如果要被「燒盡」的是木柴,為何會提到像金屬那樣的「銹壞」?因此而問起當時的宣教師晏寶理(Bernard L. M. Embree),因為他不會中文,原先也不知道台灣人是如何翻譯的。

晏寶理教師這才說明,馬偕所說的這句話可能來自西方人的典故。西方有則童話故事這麼說:在某山中有3棵長得高大又漂亮的樹,它們互相傾訴自己對將來的願望;第1棵樹說,它盼望作一副美麗的棺材,裝偉人的遺體,這樣它可以長久和偉人在一起。第2棵樹說它想成為棟樑之材,被蓋成大房子給人居住。第3棵樹則說它想成為火炬照亮別人,它說自己「寧願燒盡,不願朽壞」。

英文和中文一樣,一個字時常有好幾種意思,古人的用法又和現代人不同。同樣一個單字,英國人用的和美國人用的也不盡相同。如果我們查Webster&rsquos Dictionary 那樣較多元的字典,會發現當中&ldquorust&rdquo除了指金屬品的銹壞以外,還有說明各種草和植物的被朽壞也可稱之為rusted(any of several diseases of grasses and other plants caused by phycomycetes)。

長久以來,教會界都把馬偕名言的後半句譯成不願「銹」壞,直到最近才有人把它改成「不願朽壞」。七星中會的60週年慶典會這樣寫,實在很不容易,當中一定有人也經過了考證,才有那份膽量敢把向來久已寫成的「銹壞」改成「朽壞」。

(作者為退休牧師)

&nbsp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