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做阮代代幫助

◎李景行

宗教改革後,17、18世紀之交,英國教會的禮拜很腐敗,除了牧師讀經文,唱詩班唱詩篇以外,會眾沒有做什麼,無聊之餘,不免發生呫囁耳語、吃零食、打瞌睡等等醜態;直到「英國聖詩之父」瓦慈出來以後,教會禮拜才使會眾發生興趣,並把基督教的聖詩帶至另一個新的階段。

新《聖詩》222首〈上帝做阮代代幫助〉(O God, Our Help in Ages Past,中譯:千古保障歌),根據詩篇90篇而作,原詩共9節,新《聖詩》摘用6節,是英文聖詩中一首不朽的傑作,是新春禮拜常用的聖詩;其文字優雅,寫景如畫,感嘆年華逝去如水,春夢無痕;雖是如此,在我們的信仰中,體驗上帝永遠不變,做我們的保障。因而我們要常常讚美上帝的美德。

作曲者克洛夫(William Croft,1678~1727)是英國一位傑出的琴師與作曲家。幼年在聖雅各皇家禮拜堂擔任男孩唱詩班成員,跟著名的西敏寺大教堂司琴布勞(John Blow)學琴,並在多處教堂司琴,於1713年獲牛津大學贈予音樂博士學位。

他起初為戲院作曲,後為教會音樂作曲,才充分發揮他的才幹。克洛夫有時署名「Crofts」,在英國的聖樂方面佔極重要地位。因他為英國新韻文詩篇首創曲調,以別於日內瓦韻文詩篇。1727年8月14日在巴斯(Bath)息勞,葬於西敏寺大教堂墓地,備極哀榮。

作詞者瓦慈(Isac Watts, 1674~1748)出生於英國南安普頓(Southampton)一個非常愛主的家庭裡,其父親是獨立教會(Independents Church)的執事。據說,瓦慈是個早慧的孩子,5歲即知拉丁文,7歲就學作詩,9歲懂希臘文,11歲會法文,13歲寫希伯來文。1688年獨自跑到倫敦,進了一所獨立派所辦的神學院求學,準備將來擔任獨立教會的牧師。

18歲那年,他還在倫敦求學,暑假返鄉參加禮拜。忽然有一天他忍受不住,竟直率坦白地對他父親說:「這裡所唱的詩篇實在不太好。」那時他父親回答說:「不好嗎?那麼請你這年輕人,寫些好的聖詩給他們吧!」於是他以啟示錄5章6~10節的經文為題,寫了他的第1首聖詩,等到第2個禮拜天拿出那首詩來給會眾唱時,居然一鳴驚人,大受歡迎,便請他繼續寫作。瓦慈獲此鼓舞,遂加勤寫作,在2年之間完成200餘首,編印了一本《聖詩與靈歌》於1707年出版,可算是第一本英語聖詩。

由於他花費太多的時間在寫作聖詩,以致連他父親也產生反感;傳說有一天,父親因他廢寢忘食而要打他時,他哭著向父親說了幾句話,而這幾句話也是押韻的:「慈愛父親,請施憐憫,今後作詞,再不過勤!」總計他一生寫了600多首聖詩,其中有許多改譯詩篇而來的。他把舊約時代的詩譯成新約時代的歌,而能天衣無縫不露痕跡。他說:「大衛若生在今日,所作的也必像我的譯詩一樣吧!」瓦慈1748年息勞,享年75歲。

在新《聖詩》另收編他的作品有:70首〈普天同慶主臨世界〉(Joy to the world, the Lord is come),92首〈傷心數念我主流血〉(Alas! And did my Savior bleed),95首〈我心仰望十字寶架〉(When I survey the wondrous cross),142首〈見若日光所照的位〉(Jesus shall reign whereer the sun),532首〈我認救主無驚見誚〉(I am not ashamed to own my Lord)等共6首。

(作者為退休牧師,曾任新聖詩編輯小組召集人)

&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2 意見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