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牧師」非教會之福!

◎惠友

最近知道有兩間教會,都因為有「牧師級會友」的問題,導致牧會者不得不選擇離開,這到底為什麼?在我所歸屬的教會,以及我教會的母會、會友之中,也有機構牧師、退任牧師和退休牧師,可是都沒有出現「地下牧師」的問題,這又是為什麼?非駐堂牧師在教會禮拜,都只算是會友,理當尊重教會倫理,尊重駐堂牧會的牧師或傳道師。如果願意參與服事,是很好的助力,但若是過度干涉、亂下指導棋,又要牧會者非聽不可,那麼反而成為牧會中最大的阻力!

有位傳道師在某教會封牧,沒幾個月就倍感壓力,因為前任牧師退休後,仍留在原教會禮拜,卻沒意識到新牧師已上任,他已轉換成「會友」角色,依舊以駐堂牧師的慣性反應,承攬會友喪葬禮拜事宜,還完全沒尊重、沒知會「他的牧師」一聲,讓會友誤以為新牧師不關心,也讓新牧師很為難。新牧師初來乍到,他卻占盡「人和」之便,利用影響力左右決策,甚至會議已通過的結果,也須因他的意見而改變,造成新牧師與長執同心同工的最大絆腳石。新牧師忍了1年後,難過得遞出辭呈。

另一間教會的傳道師,也在同一個因素之下,落入同樣的困境。在會友中,有機構牧師經常以上級指導員的姿態對待傳道;甚至在受託主持洗禮、聖餐,開小會時,應該只討論聖餐事宜,可是他卻越權干涉教會行政,與牧會上的各樣事務,而公然指責傳道師。不僅認為教會的數位適婚女青年參加婦女團契,是傳道師的不對;也說禮拜前的敬拜讚美太靈恩,他提醒多次未改進,是傳道師的失職。

年度事工會議早已決定好禮拜場次,他依然堅持意見,也一直交代傳道師,不可常有台語和華語的聯合禮拜&hellip&hellip這些都造成很大的困擾,因為負責牧會的傳道師,必須基於合乎教會法規及維護教會秩序的原則,無法去迎合個人的喜好。然而不順從建議的結果,就是1年之後含冤離去,成為這教會第3位被犧牲的牧會者。

這種問題,從前就早已多次耳聞,今日又見2例,因此在此呼籲,實在不該再忽視「地下牧師」的問題了。因為受傷的,不只是牧會者,同時也損害到教會和會友。我曾在某教會禮拜,驚訝的發現,在會友之中有多位牧師。他們都和駐堂牧師彼此尊重、和諧同工;他們關心教會,但並不干涉教會事務,也不干涉駐堂牧師的牧會方式。

還有一間教會,在會友中有位牧師曾經是駐堂牧師的主日學老師,他卻沒有以此自高,反而處處尊重牧會者是自己的牧師。若是駐堂牧師邀請,他就配搭事奉,可是仍謹守自己是會友的分際,事事不多言、不干預、不批判,只有全心支持。駐堂牧師也很認真牧會,又很有雅量的善待在這裡禮拜的牧師。

這些都是極正面、極美好的同工典範,是因為「牧師級的會友」能夠放下老大心態,反而得到更多的敬重,所以並沒有「地下牧師」的產生,這才是真正造福於教會啊!

(作者為長老教會會友)

&nbsp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