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面對歷史,消弭過去傷害

◎王乾任

隨著電影《賽德克.巴萊》上映,日治台灣時期的日本殖民政府功與過,也重新被搬上檯面檢視。近年來越來越多人肯定,「日治」殖民統治也為台灣帶來一些西洋現代化文明與物質建設的好處,不單只從政治史批判日本政府的殖民帝國主義對台灣的危害,也從社會史、生活史的角度剖析日本政權對台灣的影響。

好比頗受台灣輿論推崇的八田與一,在嘉南平原致力於推動水利建設,讓原本的荒蕪大地成為良田,甚至到今天我們都還享受八田與一所興建之水庫的好處。雖然是日本殖民時代來台灣的日本人,卻不盡然都是支持軍國主義,也不是全都前來剝削台灣老百姓,也是有人真心愛著台灣,想幫助台灣人。

不過,還是有人情感上無法認同日本帶來的文明進化,全盤否定了日本統治。對此,除了尊重其個人對歷史的解讀,也很遺憾這樣的人從化約的特定史觀來解讀歷史事件。歷史本身是由多元且多層次的複雜事件所組成,沒辦法以簡單的善或惡來定論。

然而,我轉念一想,全盤否定的史觀,卻可能是影響基督信仰在台灣無法擴展的原因之一。19世紀西歐與北美基督教會利用西方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的船堅砲利,強行打開亞非國家大門,宣教師跟著軍隊一起進入。西方政權大肆掠奪亞非國家資源,同樣來自西方的宣教師卻大力宣揚上帝之愛,於是,愛國份子無法接受跟隨船堅砲利進入自己國家的宣教師,就算理智上知道宣教師是好人,但情感上就是無法接受。

近年來西方基督徒也開始反省歐美教會武力優勢進入亞非國家宣教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當代教會應該學習將教會思想中的殖民思想與帝國主義思想排除,將歷史環境造成抗拒基督信仰的因素排除,消弭過去的情感傷害。

今天的台灣教會應該更認真面對過去歷史,如同魏德聖導演認真拍了《賽德克.巴萊》,討論複雜的霧社事件與莫那.魯道,時代所造成的錯誤必須承認、清理,承諾杜絕繼續承繼這些錯誤,不讓教會成為帝國主義或現代主義的藏身處,讓基督信仰與本土文化、傳統習俗能夠有更多對話、理解,而不是錯把歷史中的歐洲教會模式作為基督信仰的唯一方式。從台灣自己的文化習俗中發展出本土神學論述,才能幫助更多因為情感因素排斥基督信仰的台灣人認識這份豐盛的信仰。

否則,基督教永遠是外來宗教,永遠有人會說那是當年靠著西方船堅砲利硬闖開亞非國家大門,當地社會不得不接受其存在,卻始終將之視為外來信仰,無法成為本土社會的一份子,從而阻礙了神恩典之傳遞。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景美浸信會會友)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