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聖誕節的精神──與道成肉身之生對話

◎吳祈得

聖誕節剛過,諸位是在新教和資本主義聯手拿來消費的聖誕派對、舞會、晚會和禮物的狂歡氣氛下度過,還是在平靜安詳的恬靜氛圍中,體驗和神聖的交會呢?

基督教的精神具有強大的整體性,「道成肉身」是由上帝的愛來統括整體,並擁有耶穌的生、死、復活於中;換句話說,我們可以自耶穌的生看見祂的死和復活,而從另外兩者亦可看到三者的關連。在道成肉身的過程中,這三個重大事件被轉化成基督教的三大節日,也就是今天的聖誕節、受難日、復活節。

後節期時代(節日之後的歷程)的重要性並不比節期本身還要低,後受難日具有的意義是道成肉身的存有,化入了非存有之中,而讓非存有也被納入了神性的範圍。這解釋了為什麼處在這個傳道書所說的虛無、虛空、荒謬的世界之中,我們仍然得以昂然挺立,因為就算有一天上帝不再出聲,我們仍可堅信祂在我們所未能見之處,為我們和更深邃的強大惡者對峙。而後復活節的意義更為重要,在以馬忤斯到伯大尼的路上,耶穌數次顯現讓門徒見證他戰勝了死亡、虛無等惡敵。

在節期中只有一個主角,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穌;但在後節期時代有兩個主角,人與神的對話。那麼,後聖誕節所蘊涵的人與上帝的對話是什麼?狹義的後聖誕節期從耶穌降生到12歲進耶路撒冷守逾越節,其中有3件重大的事情,一是希律王屠殺全國2歲以下的孩童;二是義人西面對主的頌讚和祝福;三是女先知安娜頌讚和宣講這嬰兒的事。

希律王屠殺孩童闡述的是權力者、權力結構和耶穌的對話。耶穌降世代表了改變的可能性,這具有革命精神,因而讓權勢害怕。西面頌是基督徒對耶穌的頌歌,直指應許的實現、拯救和榮耀;而安娜則是向所有期待上帝救贖的人宣揚這一個孩子的出生。

相對於後受難日和後復活節來說,後聖誕節時期是如西面一樣,對來到我們眼前的諸人祝福,對道成肉身的偉大發出讚美;是如安娜一樣,對等待救贖和希望的人們做見證和提醒。

我們是否可以在聖誕節的歡樂或平靜之後,見證道成肉身的真實?是否可以透過基督耶穌的生、死、以及復活,用我們的祝福來為這世界上許多誕生的、犧牲的、活在我們內心中的人們來言說,言說見到救主降生所帶來的終極意義──透過見證上帝的愛和恩典以及祂所帶來的改變,使得我們獲得來自上帝的榮耀;並且保持和上帝的對話,如同西面和安娜一樣,為了見證主道成肉身的一切而活,並述說我們見證的羊廄的容美、十字架的痛苦和空墳墓的榮耀。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