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無國籍者之人權

◎林明珠

普世教會協會(WCC)近來甚關心亞洲人權狀況,去年底邀請亞洲教協(CCA)代表訪尼泊爾和孟加拉,對其境內無國籍、身分的弱勢族群表達人權關懷。此次訪視,包括孟加拉比哈爾人(Biharis)、羅興亞人(Rohingyas),和尼泊爾的圖博人(Tibetans)、不丹人(Bhutanese)。WCC與CCA盼關懷這些「無國籍者」,喚起亞洲教會關心其處境。

孟加拉原是約30萬名講烏都語(通行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語言)的比哈爾人的家園,該族群在孟加拉與巴基斯坦戰爭時支持後者,因戰敗而失去家園。這些比哈爾人從此不受居住地國家歡迎;而他們支持的巴基斯坦,也以文化有所差異,擔心無法融合而拒絕接受之。巴基斯坦表示由於該社群語言和文化較能融入孟加拉,該國應給予他們入籍,但孟加拉表示自己人口太多且貧窮,無法吸收如此多的移民者。

另外,羅興亞人由於沒有國籍和身分,在尼泊爾境內經常遭受暴力和迫害,成千上萬的人逃到孟加拉。他們不能工作,婦女經常遭遇性侵和殺害,四處流浪害怕被捕或被遣送回尼泊爾。有些圖博難民則於1950年代由於政治暴動而進入尼泊爾,他們因沒有身分不能到處移動,也無法受到保障。

依1988年調查,尼泊爾裔的不丹人約不丹總人口之45%。在1985年以前,不丹政府並不排斥他們。但後來因國王和佛教領導者擔心傳統佛教文化被異文化混雜,因而刁難這些尼泊爾裔者,此後就被貼標籤為非法居民,目前仰賴國際人道救援對他們的協助。

WCC素來強調無國籍者的人權,因他們是弱勢中的弱勢。自1946年起,WCC就傳達對於關心被錯置地區的難民、移民者或無國籍者的全球倫理觀,提醒國際社會省思這個問題,並致力促進人權提升。為此,WCC於2011年5月起組織一個工作團隊,透過訪視這些無國籍者,呼籲難民所在之國家,一起來學習如何關注此一棘手的人權問題。依據國際法庭的人權條例,任何世界公民皆擁有國籍權,特別孟加拉和尼泊爾應當對其境內之無國籍者,應予以註冊,並提供難民的人權和生命安全的保障。

同時,普世教協也期盼亞洲各地的教會共同協助以下任務:1.了解和關心孟加拉和尼泊爾的無國籍者。2.對這些地區的教會和國家表達關懷和支持。3.強化這些區域的教會和社區為無國籍者發聲。4.評估和關注這些無國籍者長久的無人權和生活貧苦的狀況。5.喚起國際各界對於無國籍者的積極關懷,並督促其國家面對境內的無國籍者之存在問題,並以負責任的倫理態度,與國際的機構和各區域的領導者共同努力,以提出解決方案。

(作者為長榮大學教授,CCA總委會和執委會委員)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