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轉型正義到修復式正義

◎陳文珊

隨著2月28日的接近,政府相關部門又開始籌畫年度性的和平記念儀式。執政黨政府期望,藉由一年一度的行禮如儀,可以將228事件及其白色恐怖時期陳文成案及林宅血案等政府所犯下違犯公民人權的事件,就此定位在「過去」,與台灣的「現在」乃至於「未來」一刀切。

但諸多從事轉型正義的學者批評,政府的作法根本就是「轉型不正義」,虛假的道歉與記念,非但不能帶來創傷的弭平,對歷史的刻意遺忘更無法促進人與人之間真正的和平。對過去威權獨裁體制的政治迫害而導致的結構性社會分裂,新的民主政權必須採取積極的作為來伸張正義,從而奠定新的社會價值規範,將民主價值深化到各個層面。在許多國家,或是出於現實的考量,或是出於高遠的和平理念,這些積極的作為,往往並不根據「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應報正義,而主要是為了修復破裂的社會關係,因而,多半僅限於民間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所指出的3項要求,1.對遭受政治迫害的人給予正義。被沒收的財產必須歸還;遭受肉體、自由和生命損失的人或其家屬,必須加以賠償。2.對從事政治迫害的人,必須在法律上或道德上予以追究。3.對過去政治迫害的真相和歷史,必須完整地加以呈現。

所幸,相對於一個不作為的政府,台灣社會自主性追求正義的力量,日漸蓬勃發展,對於30年無真相的陳文成案,不少國內的非政府組織參與推動「台灣大學研究生圖書館草坪設立陳文成事件紀念碑」連署運動,便是一個實例。

立碑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推動轉型正義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新的民主價值與人際互動的規範。南非教會在推動轉型正義時,所採取的修復式正義理念及作法,值得台灣教會借鏡。南非大主教圖圖主張真相公聽證會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使所有(不論是被害者或加害者,乃至於社群成員)牽涉其中的人們皆能夠述說自己的故事與記憶,另一方面,更可以使他們的人格及其不容剝奪的人性尊嚴受到彼此的承認,從而使得話語具有轉化的能力,為社會共同生命體的拯救與和解鋪路。

3月5~9日,包括玉山神學院、台灣神學院在內7所大學及神學院共同籌辦了「正義女神的新天平:修復式正義、人權與和平教育國際研討會與工作坊」,盼望能夠成為台灣教會參與社會轉型落實民主價值的一個開始。詳情可見:rjtaiwan.blogspot.com。

(作者為玉山神學院宗教系系主任)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