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秉輝
3月6日,紐約市中心出現了長逾5公里的示威行列,要求解決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希望在所謂「超級星期二」(Super Tuesday)黨內初選之際,吸引各方注意,估計人數約有5000人。在14分鐘的示威遊行中,抗議民眾手上拿著象徵資遣通知書的粉紅紙條,從華爾街(Wall Street)沿著百老匯大道(Broadway),一路排到聯合廣場(Union Square)。
現代社會為了要有高經濟增長,增加消費乃是一項必經的需要途徑,不但是西方社會如此,目前的台灣社會,消費業已佔了GDP其中的大部分。只不過如今傳媒廣告卻不斷鼓勵高消費,盲目購買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反映出現代人對於物質虛榮的盲目追求,現代人的心靈空虛,希望透過物資的擁有,填補內心的缺乏。許多人在生活上遇到挫折,透過購物抒發排解心中的鬱悶。我們是否知道物質並不能填補心靈虛空,只有上帝的愛可以做得到?當我們面對生態的危機與人文精神的失落的時候,只有上帝的愛能幫我們解決問題。
事實上,「佔領華爾街」不只是要揭開企業家的貪婪,歸根究柢,懷有貪婪心態的人並不限於華爾街的銀行界、金融界的高層,其實也廣泛包括社會一般群眾,當社會上大部分人不擇手段追求更多財富,想用來支持更多的消費,社會就變得更不公平;只有當我們回歸聖經的教訓,過著簡樸的生活,人們能夠不再瘋狂追求消費,而追求靈性上更有意義的造詣,社會才會有情勢好轉的跡象。
2012年美國大選在即,總統歐巴馬在1月底的國情咨文中,列出振興美國經濟的方案願景,強調稅制不公,且堅稱他有能力領導國家經濟政策。他說:「稅制改革應遵循『巴菲特稅』(Buffett rule),若你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你適用的稅率不應低於30%。」盼望「佔領華爾街」運動之真諦也能夠在台灣發揚光大。
(作者為美國台僑,旅美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