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澳門經驗反思馬祖博奕公投

◎潘錦鐘

《2012中國城市分類優勢排行榜》最近公布。區域綜合競爭力中,澳門排名較去年下跌1名至第16名,成長競爭力下跌4名至第17名。其中澳門在10大誠信政府中,由去年第2名跌出10大;高效政府中,澳門繼續在10大之外。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澳門以77.07分位居第51位。整體而言,去年澳門成長競爭力是倒退了4名。過去10年,澳門經濟均處急速增長期,各界一直關注此地競爭力能否追得上鄰近地區。這份報告公布的結果令人反思,在經濟急速膨脹過程中,政府誠信不斷下滑,相對競爭力不足,對城市形象影響更大。

澳門引進賭場娛樂事業,澳門政府和社會大眾均對博彩業的急劇轉變充滿期待,希望博彩業為澳門帶來新思維、新理念,藉此增加澳門收益,促進旅遊、服務等相關行業的增長。然而賭博是一種剝削及社會不公義的行為,因受教育較多的人及較富有的人,有較多投資和休閒的管道,也較懂得輸贏的機率;反倒是受教育較少的,因財富累積有限,只好寄望在賭注之中;可是長期下來,就算沒有傾家蕩產,也虛擲了大筆金錢。只有極少數的人因賭博或彩券而發財,則社會的資產在瞬間集中在這些少數人身上,其實更是增加社會貧富不均的情況。

王崇堯牧師曾評論:「針對博奕條款的討論有兩種:一是開設賭場是否真能振興經濟?二是開設對與錯,所謂的對錯是指道德上的正與誤。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的反對理由是:『整體規劃不足,社會成本太大,經濟效益不明顯。』這樣的反對,基本上是針對第一種問題。我們必須進一步追問,如果有一天整體規劃充足了、社會成本大幅降低了(這要問社會成本怎麼算),又經濟效益明顯了,是不是賭場就可以開放了?第一種問題和回答是屬於效益主義。但現實效益的計算沒有辦法帶給人真正的平安,讓人有充分的把握去決定一件事該不該做,特別當這件事違反道德上的正誤時。」

雖然馬祖博弈公投以住民自決給予離島博弈開了一扇窄門,但博弈能否順利開放,後續還有諸多考驗,其中包含馬祖的硬體建設,如用水、電力、交通等基礎建設能否改善,以應付博弈所帶來的觀光人潮,而賭場周邊的觀光旅遊產業發展,是否能支持馬祖發展博弈。由此可看出,經濟效益不應成為贊成或反對賭博的理由。唯有當這件事在道德上確定是沒有問題時,接下來才去討論到底有沒有效益、值不值得做。而不能一味因某件投資可能會賺錢,產生「就算是錯的,我也要賺」的想法。馬祖要設博弈專區,很大的一個用意是希望提振經濟,縣府、財團及業者也是希望「以賭興鄉」,大家都能蒙受利益,不過有學者表明這種想法是天方夜譚,他們質疑每年300萬人次到訪的可能性,指台灣旅客數一年不過500萬人次,300萬人次和200億元產值之說,恐怕都是欺騙大眾的說詞罷了。前陣子還有中學生為文:「如果公投過了,那縣府到處張貼的『好山好水好人情』就半點不真。」那夫人咖啡館前題的「人間天堂」就顯得諷刺。馬祖曾是我服役時去過的地方,除了純樸之外,更有一份遺世獨立的寧靜、安詳,值得好好珍惜。

(作者為玉山神學院學生)

廣告/2023布聖誕樹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