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呂羅家琴
與遠方連結
我在花蓮小鎮鳳林牧會四年,習慣了優美田園的恬靜步調,已越來越少出沒在都市叢林。就在今年復活節後的初春,一個孕育在心裡已久的心願,終於牽引我飛越太平洋至遙遠的彼端──美國加州。從北加州的舊金山(San Francisco)至南加州的聖地牙哥(San Diego),我在兩地之間距離四、五百公里的遼闊之境,不只見識到上帝壯闊的山川美景,更深深體會基督超越時空的愛。

分別於1888年及1892年出生的張七郎與詹金枝夫婦,是鳳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今東部中會鳳林教會)前後任長老。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張七郎與長子張宗仁、三子張果仁一夕之間遭當局殘酷地殺害,留下詹金枝與兩個媳婦撐起一個家。我來到鳳林教會後,越認識張七郎夫妻愛教會、愛地方、愛牧者的故事,越加增對兩位未曾謀面長者的感念之情,並期盼這恩情能繼續連結張家分散世界各地的子孫。
其中,歷經時代悲劇的張七郎四子張秉仁,在那個恐怖的年代,為了生存不得不遠離家園。如今94歲的他已然老邁,安居在聖地牙哥,也是我此次探訪的對象。

我們雖未曾謀面,但因著同在基督裡,初次相見即有如家人,感到彼此緊緊連結。兩次會面共八小時,訴說與傾聽之間,歡笑與淚水交融。我看得出來,那段歷史創傷造成秉仁牧師難以言明的痛,那痛仍深深埋藏在他心裡。
這段旅程,與老會友暖暖相見面,讓我的牧關心得以越發遼闊寬廣。
在港灣漫步
瞻仰過集結無數人類智慧、令人驚嘆不已的世界級景點舊金山大橋後,我走進舊金山市區。建築物上,反戰時期嬉皮文化的塗鴉仍時而可看見。這裡曾是移民淘金的夢想之地,現在成了科技重鎮。然而,街道上仍不時看見遊民躺臥街角,是嬉皮的遺民?還是無家可歸?

張果仁與張玉蟬的孫女張愛堂住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我陪伴她去聖荷西台美教會做禮拜,教會姊妹熱情關懷,有如阿婆玉蟬的溫暖,讓她揪甘心,感動地連結在地信仰大家庭。之後,繼續行駛加州1號公路,沿途遊歷海灣之景。
蒙特利(Monterey)是美國西岸著名的海濱小鎮,我漫步在漁人碼頭眺望蒙特利海灣,遙想這裡風光一時的景象。1950年的全盛時期,這裡曾有多達25間的沙丁魚罐頭工廠,是當時全球最著名、產量最高的沙丁魚罐頭生產地。後來,因過度捕撈破壞了漁業生態,工廠停擺,漁業盛世走入歷史。而今建置的蒙特利灣水族館,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海洋生態保育區,罐頭工廠轉型為發展觀光,景氣重新復甦。

漫步時,我特意尋找好朋友,反而遍尋不見。直到夕陽西落,終於在阿維拉海灘(Avila Beach)看見世界級可愛的動物朋友──海獺。牠們玩耍一天累了,回到岸邊休息,三三兩兩相依而眠,模樣真是憨態可掬。寧靜的海灣突而傳來一陣又一陣大聲響,原來是肥嘟嘟的海獅在歡喜高歌。這段長長的港灣,好似放大版的台灣東海岸,一樣蔚藍的大海,都在訴說上主創造的美善。

觀天際啟發
去好萊塢「追星」,是不可少的行程。進到洛杉磯,我來到著名的格里斐斯天文台(Griffith Observatory)。在這裡可以俯瞰洛杉磯全景,而更令我感動的是創辦人格里菲斯‧格里菲斯(Griffith Griffith)的異象及善行。他捐贈這塊土地作公用,在遺囑中載明在其上建天文台,期待透過天文學啟發人心,他說:「人類的價值觀應該被修正。如果全人類都能透過天文望遠鏡觀看宇宙,必將改變全世界。」
洛杉磯市郊的隆納‧雷根總統圖書館(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因為蔡英文總統和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今年於美國時間4月5日在此會晤而名噪一時。眾所皆知,自1972年總統尼克森(Richard M. Nixon)訪問北京之後,雷根是對台灣態度最為友善的總統。蔡總統在此談話別具意義。雷根曾說:「歷史的評斷就留給你們了,我不害怕,因為我們已盡全力了。」

那一夜,我住在加州的紅檜木森林,冷颼颼的夜,只有點點寒星相伴,我彷彿是《綠野仙蹤》裡的桃樂絲,被一陣旋風捲到神奇而陌生的土地。在寂靜的夜裡,我聆聽心之樂章,感謝既能行萬里路,也得到勝過萬卷書的滋養,上主的美善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