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ul台南報導】台南中會教育部7月22日於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舉辦「總會生命教育新教材研習會」,邀請新豐教會牧師王燦昇及總會生命教育作者群、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小部老師吳綺靜,分享設計理念及實際教材操作,讓眾教會對兒童信仰教育有熱誠的會友了解生命教育的範疇,以及如何結合信仰。
王燦昇以「認識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與基督教生命教育」為題分享時指出,常常有人對新課綱的改變措手不及,也對課綱有所懷疑,認為一直更改讓孩子不知道如何升學。但所謂課程的設計,不是要讓孩子變成很會考試,而是建立批判式思考、數位能力、創新、協商、終身學習等,好在時代的變遷中面對充滿挑戰的未來。
王燦昇表示,基於這樣的核心思想,孩子的學習除了知識的培養,生命教育及素養教育越來越重要。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素養是透過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建立以人、生命為本的終身學習者,讓孩子成為具有自動、互動、共好特質的人,以便於各種環境與挑戰中,透過學識的建立與具體行動的實施,生命更加整全。而總會的生命教育教材也在不同層面有更多考量與結合,畢竟基督宗教就是一種生命教育的觀點,觸及家庭、社會、人際關係等面向,不光是知識培養,也付出實際行動,讓人從基督的愛與教導出發,建立人生觀與信仰觀。
此次教材著重於生命之美的學習,王燦昇舉例,二年級學生會學習到界線之美,像是物質界線、情感界線、智力界線、時間界線、物質界線、性別界線等。近期興起的MeToo運動,就與性別界線很有關係。結合社會議題,加上影音教材、美勞實作、問答思辨,讓孩子的感官有所刺激,進而形成對生命之美的看法,對議題、素養的觀點更加整全。
吳綺靜根據自身教學經驗指出,總會的生命教育教材,每一年級都設定主題、素養,讓孩子認識、運用,以及做不同思維拓展的練習與實作。一年級學習次序之美、二年級學習界線之美、三年級學習時刻之美、四年級學習習慣之美、五年級學習逆境之美、六年級學習理想之美,循序漸進學習,建立生命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