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豪
小時候電話還沒有撥盤,搖一搖就有接線生幫忙接線。那時父母親、主日學老師以及牧師都會教我們有問題、有困難就向上帝禱告,慈愛的上帝是聽人禱告的上帝。10多年前內人在維也納唸書時,電腦還在286的階段,網路不太發達,打電話到國外貴蔘蔘的,用手寫信、每天編號還是最實在的年代。曾幾何時,現在的年代已經進入到人手好幾機,什麼智慧型手機、哀珮、愛打趣、唉瘋&hellip&hellip應有盡有。
以前若有錄音機,放錄音帶邊讀書已經極高享受了,還會被罵不夠專心!我觀察了我的孩子們,他們可以用spotify邊聽音樂、一邊使用oovoo與遠在其他地方的朋友視訊聊天、一邊用網路搜尋資料寫功課交報告&hellip&hellip。許多人使用facebook、internet、skype&hellip&hellip過生活。根據一份2012年社交媒體的使用調查顯示,網路已經是近年來最大的產業革命。
全球30歲以下的人口有96%使用網路;美國8對新婚夫婦中,有1對是透過網路結識的;而在美國,google和facebook則是最繁忙的「交通」,其中色情網站的使用竟是第一名;收音機花了38年達到5000萬的使用人口、電視花了13年、網路4年、ipod3年、然而facebook不到1年竟加入了2億會員、更嚇人的是蘋果apps申請人,9個月內就達到了10億人。
許多人說facebook可以與遠在天邊的人方便聯絡,身處國外的我可以深刻體會,許多許久未見的朋友可以因為facebook千里一線牽,但過度使用網路卻造成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就個人方便:一個人不需要與人有互動,一個小螢幕就可以是世界了!雖然網路讓世界的距離變小了,但卻造成人際關係的疏離,越近的人反而越少講話了。雖然許多人享受網路世界的美好,但情緒卻被網路工具上看不到的對方深深的影響,有時等不到對方的like、或是因為有人按了dislike、撤消交友、甚至封鎖而生氣!隨著智慧型手機、pad、touch的發明,人們隨時拿出這些電子產品檢查訊息、回應,並深受影響而情緒不佳!
在這樣的電子洪流中,教會應該要如何面對?教會若不能積極的使用這些網路工具,將成為下一波被淘汰的群體!馬丁路德改教時除了用紙寫了95條抗議文外,他更使用了當時的「資訊工具」鐵鎚及釘子,將抗議文公諸於世,並由一群支持者轉印他的文宣,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改革浪潮!現代教會的「宣教工具」是什麼?敲鑼打鼓?大聲公?
教會的牧者更需要去了解信徒們的「網路症候群」,協助解決信徒的情緒,教導正確的網路使用態度。更要能積極使用現代宣傳工具,帶領信徒思考投身公義的議題。宣教已經進入另一片天了,當大家都在網路上google、facebook時,教會在哪裡?God會在google、facebook被找到嗎?教會再不動,不久就會被「分別為剩」,歸在全球不到4%的少數瀕臨絕種的人口中了!
(作者為美國福音信義會爾灣恩典教會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