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在以巴衝突中的使命

◎王貞文

20世紀猶太人經歷族群屠殺浩劫後,終於可以含淚建立自己的國家──以色列。這對全世界的猶太人來說,是應許的實現,也是長久流浪、漂泊受歧視的命運終於得到轉機的記號。

現代以色列國的建立,是基督教世界對受迫害之猶太人的贖罪之舉,當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國,基督教世界與猶太文化長久的緊張與衝突似乎得到和解;但阿拉伯世界卻沒有準備要接納這個國家。就像亞伯拉罕由加勒底的吾珥被上帝呼召,進入陌生人的領地,或像雅各的子孫們在摩西帶領下離開埃及,跨進已不再是故鄉的迦南,20世紀在巴勒斯坦上演的新「出埃及記」,一樣是艱困的過程,要再去爭取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家鄉。

為了爭取生存空間,以色列以強硬的姿態,在阿拉伯世界裡,苦苦地撐出一片天。多次戰爭、衝突,將這片上帝應許的流奶與蜜之地,變成文明衝突的最前線。以巴衝突不是歷史的糾葛,是政治與經濟的生存之爭,基督徒不應該用「選民」「上帝國」等信仰語言合理化這些爭鬥,應該站在信仰上,關懷在爭鬥中受苦的人們。

曾被綑綁,差點被獻為燒祭的以撒,被上帝出手拯救,以一隻野羊替換了。生命得以保全的以撒,繼承了亞伯拉罕的家,他不是張牙舞爪的侵略者,而是溫柔地,不與人爭,以耐心默默掘著水井,直到抵達上帝所賜的寬闊之地。他不會切斷巴勒斯坦人的飲水,讓一起生活的異族生活困苦;他不會以砲彈轟擊他的弟兄。

有可能讓以色列成為一個開放國界的國家,成為一個境內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權利的國家嗎?以目前的發展看來,這樣的理想是越來越不可能了。以實瑪利仍是那個強悍的兄弟,有上帝的應許,要成為大國的。而那些生命的水井,現在都被塞住了。一片再也沒有活水的應許之地,只有「應許」的框架,像個猙獰的骨架子,在槍砲的支撐下,挺在那裡。

身為基督徒,面對這樣的爭鬥,我們不能只有沉默地浸潤在我們的悔意與歉意當中。我們仍要一起攜手來面對上帝的選民可能的未來。耶穌是溫柔的以撒的後裔,是上帝的愛的化身。祂被殺害。在一個充滿衝突與高牆的世界裡,以愛打破藩離的先知沒有立足之地,以仇恨餵養著的權力體系,容不下一個宣揚愛仇敵的聖者。但是祂沒有放任死亡永遠主宰世界。復活的生命衝破陰間權勢。我們也都分享了這樣的力量:基督的復活,讓我們這些追隨祂的人,可以看透暴力與壓迫的本質,有力量繼續去愛,去當和平使者,去打破圍牆。&nbsp

要解開以巴衝突的結,基督教世界能提供的,應是愛的行動與信息。巴勒斯坦並不是只有伊斯蘭文化,巴勒斯坦也有不少基督徒,他們致力於和平的工作。在以色列境內,也有許多渴求和平,看見鄰舍受苦的人。

這幾天一直想到West Eastern Divan Orchestra(西東詩篇樂團),這是巴倫波因和薩依德共同創立的青年樂團,在這個樂團裡,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出身的樂手一起演奏交響曲。樂手們來自互相敵對的國家:黎巴嫩、敘利亞、巴勒斯坦、以色列&hellip&hellip他們從彼此敵視、不信任,經過彼此分享,認識「敵方」的生活與情感,突破從小到大的心防與敵意,終於可以看著同一個譜架上的譜,彼此聆聽,調整韻律與強弱。一起奏出美麗的音樂。在砲火聲中,願和平的樂聲不中斷。

讓我們在禱告與行動中支持這些勇於打破圍牆的人們,願上帝堅立他們手所做的工。讓耶穌基督的愛穿透一切,修補以巴衝突對人性的撕裂與創傷。

(作者為台南神學院老師)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