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發觀光財,做好準備了?

◎陳文奎

依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公布,中國2012年旅遊消費額為1020億美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旅遊消費國家。台灣觀光業者,也看準中國來台旅遊人數增加,小則擴大飯店裝修;大則有台糖計畫以自有閒置土地擴建或新建旅館,投入資產含其他私人企業旅館擴建已逾數百億元。此一搶發觀光財的現象,引起社會大眾和旅遊飯店業者的注目,咸認投資不應只為中國客著想,應及於世界各國之觀光客,並做好準備的工作。

台灣觀光業者計畫以龐大資金擴建飯店,藉此賺取觀光外匯,果能如心所願?還是會得不償失?這和內外在的環境有關,包括:1.外國旅客的態度;2.國內政府和民間是否有相對的配套;3.旅遊觀光業者是否做好準備?三者缺一不可。

台灣近年外國旅客減少、中國旅客增多,和對中國政經變化有關,使中國人士得以一窺相隔逾半世紀的台灣。如果這個新鮮感沒有了之後,旅遊市場恐漸趨沒落。屆時較無先天優勢(地理位置、天然景觀、地方風味、飯店形象良好等)的飯店,可能成為老人住宅或面臨拆建的命運。如何持續吸引外國旅客,是首要議題。

其次,政府施政如果極具創意和前瞻,才能使台灣在軟硬體方面皆成為外國旅客喜歡一探究竟且長久駐足的國家。飯店設施再好,若在外所見多是一片殘破亂象,怎能使其離台後,為台灣做口碑?然而政府施政常不務實,政客上台不思針貶多年弊病,最基本的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低、農村景觀為漫無管制的假農舍遍布、都市社區的住宅違建難以控制、鐵皮屋和牆壁附掛管線招牌到處都是、停車場和公園道路人車紊亂、稀有的特色鄉村聚落及古跡老樹不受保護而消失、廟會髒亂垃圾和交通為人垢病……等。尤有甚者,一些傳承數百年來的自然地理及生物景觀、文物古跡,不為政府和社會重視搶救,一再流失的文化、觀光資源令人遺憾。

台灣最近興起文創產業,此一多元文化是外國旅客最感到興趣的區塊,但其衛生和亂象有待提升。比如夜市常依附寺廟存在於窄巷或大學周圍,讓外國旅客又愛又恨。美食固然誘人,但一個髒亂有損神明威嚴和校園良風之地,則必須改進。例如匈牙利之市集於野外之地,獨樹一格,使得既有悠久歷史之宗教建築和鬧區一掃髒亂,又不因取締違規交通和攤販,而造成政府和人民兩贏的現象。是以政府和人民都應摒棄短視的成見,雙方做好吸引外國觀光客的準備才是。觀光旅遊業者應深諳市場生存之道,結合民間特色店家、民宿、文創產業等,才能發揮最大觀光效益,而有豐收之呈現。

(作者為工程師、旅遊作家)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